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成大周女首富:我在古代搞工业 > 第117章 收购窑厂

第117章 收购窑厂

安县东郊,姜家新筑的庞大工坊群在夏末的阳光下蒸腾着热浪与喧嚣。/1′1.k′a?n¨s,h!u¨.*c¨o′m~

制皂坊、香露坊、硝石场、酿酒区,如同神奇的生物,各自吞吐着原料,吐出令整个大周侧目的新奇之物。

然而在这片轰鸣的领地边缘,靠近蜿蜒流过的清溪旁,却有一片截然不同的区域显得格外安静,甚至透着几分颓败的死气。

几座依着缓坡而建的陈旧龙窑,窑壁烟熏火燎,遍布裂纹,窑口堆积着废弃的匣钵碎片和烧坏的陶坯,像被遗忘的巨兽骸骨。

这便是姜岁寒出手盘下的“刘家窑”。

窑主刘老把头蹲在最大的那座废窑前,吧嗒着早己熄灭的旱烟锅,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愁苦和茫然。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同样面黄肌瘦、眼神黯淡的窑工,都是刘家窑最后的老伙计。

“姜……姜东家,窑,都在这儿了。”

刘老把头看着眼前一身素净细布衣裙,却气势沉凝的少女,声音干涩。

“老朽……无能,祖传的手艺,守不住,对不住祖宗,更对不住跟着我吃饭的这些老兄弟……”

他浑浊的老眼扫过身后那些同样绝望的脸,深深叹了口气。

姜岁寒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破败。′白¢马^书.院, ¨免,费?阅\读`

残破的窑炉、堆积的废料、空气中残留的劣质柴烟与黏土气息……

但她看到的,是窑炉依山而建节省燃料的巧妙,是坡地便于运输的地利,是眼前这些窑工手上厚厚的老茧——那是长年累月与泥土、火焰打交道留下的印记,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刘把头不必自责。”她的声音清越平静,带着一种抚平躁动的力量,“世道艰难,非战之罪。我既买下此地,看中的便是诸位老师傅的手艺和这窑口的位置。”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

“从今日起,刘家窑不复存在。此地并入姜坊,更名为‘琉璃坊’。”

“琉璃?”刘老把头猛地抬头,眼中爆出一丝难以置信的光,随即又黯淡下去,带着苦涩的自嘲。

“东家说笑了。老朽祖上三代烧窑,也就勉强烧些粗陶、青瓷,琉璃……那都是官窑贡品,是神仙手段!我们这些泥腿子,哪敢想?连那釉料配方都……”

“神仙手段?”姜岁寒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带着点冷峭的意味。

她没再多言,从袖中取出一卷厚厚的图纸递给身旁的徐天。

“老徐,按此图,即刻召集工匠,拆除旧窑,重建新窑!核心位置,需用新烧制的耐火青砖,内部结构务必精确。?k¢a/n/s+h.u!w^a?.·c¢o′m?通风口、烟道尺寸,不得有一丝一毫的误差!”

图纸在徐天手中展开,上面是前所未见的窑炉结构图。

线条清晰精准,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尺寸、角度、材质要求。

不再是传统的长条龙窑,而是一种更近似方形的阶梯式结构,内部有复杂的火道和观火孔,窑室分隔明确。

刘老把头只瞥了一眼,那繁复精密的构造便让他头晕目眩,完全颠覆了他几十年的认知。

“拆……拆旧窑?”一个年轻些的窑工失声叫道,脸上满是痛惜,“这些窑……可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啊!”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姜岁寒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想吃饭,就按我的法子来。烧不成琉璃,你们一样没饭吃。”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

“留下,签下工契,工钱翻倍,管吃管住。想走的,领了遣散银子,自谋生路。”

空气死寂。

翻倍的工钱和管吃管住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但那“烧不成琉璃”的断言又像悬在头顶的利剑。

最终,求生的本能和对这位“神异”东家隐约的期待压倒了恐惧。

刘老把头第一个颤巍巍地按下了手印,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所有老窑工都留了下来。

他们不知道前路如何,但至少,眼前似乎有了一线微光。

拆除旧窑的轰鸣声打破了溪边的宁静,与远处工坊的喧嚣遥相呼应。

巨大的木槌砸向焦黑的窑壁,烟尘弥漫。

刘老把头看着自己耗尽半生心血的旧窑在尘土中坍塌,老泪纵横,却又紧紧攥着手中那份新工契,仿佛抓着救命的稻草。

徐天带着一群精壮的工人和泥瓦匠,严格按图施工。

新窑的地基被深挖下去,用大块条石和糯米灰浆牢牢夯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