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轻人,是谁?”潘小凡下意识地问道。
陈谦没有回答,只是翻到了下一页。
那是报告的正文。
“在此生死存亡之秋,以高卫国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集团党委,临危受命,挺身而出!面对内部的重重阻力和外部的巨大压力,高卫国同志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出了‘要么在改革中重生,要么在守旧中死去’的时代最强音!他向全厂数十万职工立下军令状:给我三年时间,我还你们一个全新的江钢!”
“轰!”
所有人的大脑,都像是被一颗炸弹击中,瞬间一片空白。
他们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个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的年轻改革闯将,又看了看报告上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他们无法将眼前这个,如同摇滚明星般充满了煽动性和革命热情的年轻人,和下午那个沉稳、保守、说话滴水不漏的老书记,联系在一起。
这……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陈谦没有给他们太多震惊的时间,继续翻动着PPT。
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在他们眼前飞速闪过。
有高卫国头戴安全帽,亲自下到上千度的炼钢炉前,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技术革新的照片。
有他为了引进一条德国的二手生产线,在谈判桌上和德国专家拍着桌子据理力争的照片。
有他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提着一瓶白酒,去慰问守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们,和他们坐在一张小马扎上,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照片。
那是一个,关于一个充满了智慧和力量的年轻英雄,是如何在二十年前那场充满了凶险和挑战的破产危机之中,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带领着数十万同样是充满了迷茫和绝望的江钢工人,用他们的血和汗,用他们的信念和智慧,硬生生地,将那座即将要沉没的巨大工业航母,给重新拉回到了正确的航道之上的英雄,史诗。
而那个英雄的名字,赫然就是——
——高!卫!国!
“这……这……”李瑞和潘小凡,看着屏幕上那个充满了理想主义光环的英雄,和他身后,那同样是充满了希望和力量的、山呼海啸般的工人海洋。
他们那两颗充满了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心脏,在这一刻,也不受控制地,剧烈地,收缩了一下。
他们知道,他们之前,都错了。
他们都彻彻底底地,看错了那个,同样是充满了复杂和悲壮的——
——昔日,英雄。
他不是一面保守的盾。
他曾经,是一柄无坚不摧的,改革之矛!
而陈谦,则在成功地用这充满了震撼和力量感的历史,将他整个团队的认知,都给彻彻底底地,颠覆了之后。
他才缓缓地,将那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一页PPT,清晰地、也是最不容置疑地,投射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那上面,没有报告,没有文字。
只有一张,同样是来自于二十年前的、早己泛黄的《江南日报》的影印件。
那是一张头版头条。
而那头版头条的巨大标题,则如同一柄真正的、来自于历史深处的审判之锤,狠狠地、也是最不容置疑地,砸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脏之上!
——《记江钢集团扭亏为盈背后的黄金搭档——党委书记高卫国与总工程师苏振邦》!
标题之下,是一张同样充满了岁月质感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两个同样年轻、同样意气风发的男人,正并肩站在那座喷吐着火焰的一号高炉前。
左边的,正是那个眼神如火的年轻书记,高卫国。
他笑得灿烂,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一只手,亲密地搭在身旁那个人的肩膀上。
而他身旁的,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书卷气十足的年轻人。
他就是江钢当时的总工程师,苏振邦。
他的脸上,也同样带着一丝腼腆而又自豪的微笑。
他的手里,还拿着一张画满了复杂线路的图纸。
他们的身后,是那座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的巨大高炉,和那片同样充满了欢呼和崇拜的工人海洋。
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
那一刻,他们是这座钢铁王国的,双子星。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当看到那两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以一种他们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方式,并肩地,出现在那张充满了辉煌和希望的黑白照片之上时。
李瑞和潘小凡,他们那两颗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