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爱恨无情 > 第166章 下派锻炼

第166章 下派锻炼

朋友对此大惑不解,询问他有何感受。他在朋友面前毫不掩饰地坦言:以前的他,简直难以想象,同样身为副县级干部,市团委宛如一潭死水,除了微薄的工资,毫无任何油水可言。当他出任副县长时,这个排名最末的副县级职位,却也分管着十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每年至少有两三次重大事务,需要县级领导亲自出席或拍板决策。这些部门之下,还有众多直属单位,诸如厂矿、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等。自然也需要分管的县领导前去视察和关怀。每当他出席完一次活动,临行之际,都装着十张以上的百元大钞。仅此一项,其年度收入便如潮水源源不断,至少有十多万吧。年终总结与绩效挂钩,每个部门都会把最高绩效的标准当作参照系数,也会给他一份奖励,而且这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收入,毕竟他这个副县长可是县级主管领导。这项收入至少年度也不会少于十多万。当然,分管几十个部门的就如同坐拥金山银山,有几十万之巨。由此估算一把手的收入,那简直就是日进斗金,百万年收入易如反掌!此外,遇到端午、中秋、春节等等节日,每个部门或单位送来的礼物,给的过节费,更如雪花飘飘纷至沓来,多到无法计算。如果你能帮他们排忧解难,那收到的感谢费更是如过江之鲫,三五万往上数,没有定价,难以估量。

少丰如醍醐灌顶般猛然清醒了过来,他深知下派锻炼必须要选对地方,只有走进权力部门才能捞到好处。命运将他派到了印刷厂这样的企业,这里无权无势无资源,每一分每一厘都得靠自己去挣。不仅如此,还要如无头苍蝇般四处拉业务。可又能如何呢?他自己本就是无权无势无资源无关系的四无人员,唯有借着下派锻炼的契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采编苏区人物志的第二集。为了感谢厂长给予他的宽松环境,他在大北街火锅店请厂长吃了一顿火锅后,便马不停蹄地转道北上,按照计划实施,对健在的老红军老领导进行专访。

京城长春街的梧桐叶犹如被岁月染上了一层淡黄,少丰与瑞明老师的另一弟子光标师兄并肩而立,站在了一栋老式单元楼前。这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将军楼,宛如一位迟暮的老人,灰扑扑的身躯略显沧桑,墙皮剥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与少丰想象中的大军区司令住所大相径庭。

“傅司令退休后一直住在这里。”光标师兄按下门铃,低声说道,声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低了,“组织上分配的新房子他不要,说这里离菜市场近。”开门的是一位鬓角微白的中年男子,他的眉眼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不怒自威的气势如同一座沉稳的山岳。少丰后来才知道,这位男子便是傅司令的儿子傅卫国,现任某集团军的师政委。

“何老师吧?父亲等你们很久了。”傅师长的目光犹如一道锐利的闪电,在少丰身上稍作停留,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这就是那个要写赤江革命史的年轻人?”少丰紧张得如同一只受惊的小鹿,心跳如鼓,手心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机械地点头,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一丝声音。

为了这次拜访,他犹如一位精心准备的猎手,足足筹备了三个月之久,翻阅了所有能够寻觅到的关于傅司令的资料——从赤江县儿童团长到仪陇县团委书记赤江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由此带兵打仗,从团长到旅长师长军长军区副司令到大军区司令,这位老将军的履历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革命史,其中蕴含的故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客厅的简朴程度超出了想象。棕色的皮沙发仿佛历经沧桑的老人,上面磨出的裂纹如同岁月的伤痕,玻璃茶几上摆放着药瓶和老花镜,宛如孤独的守望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宛如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而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则悬挂着一张泛白的黑白照片:十几个身着补丁棉袄的年轻人宛如一群朝气蓬勃的向日葵,笔直地站在赤江县城门前,照片下方赫然写着“赤江县苏维埃大会留念,1933年冬”。“来了?”沙哑的声音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带着丝丝沧桑,如同一阵古老的风,吹拂着少丰的耳膜。当坐椅缓缓转过来时,少丰如遭电击一般愣住了。照片里那个剑眉星目的青年,如今已如同一棵饱经风霜的古树,满头白发如银霜覆盖,满脸皱纹似沟壑深邃,成为了一位耄耋老人。傅司令却依然气宇轩昂地站在面前,他的身姿如同挺拔的青松,威严而庄重,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傅司令!”光标师兄如同离弦之箭快步上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少丰也跟着鞠躬,却不知该行什么礼,动作有些滑稽。老人却笑了:“年轻人,不必多礼。”少丰走近,闻到老人身上淡淡的药香。傅司令的手像树根一样粗糙,握力却意外地坚实。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