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爱恨无情 > 第166章 下派锻炼

第166章 下派锻炼

来:“像,真像!”“像谁?”少丰困惑地问。“我带的第一个童子兵,赵怀中。”傅司令松开手,继续说:“赤江赵家湾的人。他有个哥叫赵怀华,是石匠,给我们刻了很多标语。”少丰浑身一震:“赵怀华是我爷爷,我二爷爷就叫赵怀中。”

坐椅上的老人突然僵住,呼吸变得急促。傅卫国连忙拿来药片,却被他父亲挥手拒绝。“三十七年了...”傅司令喃喃自语,“赵怀中的侄孙子都这么大了...”光标师兄惊讶地看向少丰,后者同样一脸茫然。傅司令竟然还知道赵怀中赵怀华两弟兄。“你二爷爷他死得惨。”傅司令仿佛看透少丰的心思,“十三年后,我们为了给他也给全体西路军报仇,全歼了马家军。”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傅师长连忙拿来氧气机。趁着这个间隙,光标师兄小声告诉少丰:傅司令的肺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打伤,落下了病根。氧气罩下,傅司令的脸色渐渐恢复。

傅司令示意少丰坐到身边,颤抖的手指指向墙上那张老照片:“认得出来哪个是我吗?”少丰仔细辨认。照片第三排最右边,一个面容稚嫩的少年抿着嘴,眼睛亮得惊人。“您那时多大?”“十五岁。”傅司令的眼中泛起回忆的光彩,“赤江县儿童团长,带着三百多个娃娃兵站岗放哨。”他突然笑起来,“赵怀中就在照片左下角,看见没?那个傻大个儿。”少丰凑近看,果然发现一个比周围人都高半头的少年,正憨厚地笑着。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这张泛黄的照片里,流淌着自己先辈的血脉。“大约几个月我就去仪陇当团委书记,儿童团也都编入地方部队,站岗放哨还搞宣传,赵怀中字写得好,就专门写标语。后来成立刻字队需要石匠,他就把他哥赵怀华喊来。这时我也回赤江任县委书记了。1935年春,我带赤江独立团集体参加红军,四千多人啊...”老人的声音突然低沉,“到陕北时,只剩不到一千。”

客厅陷入沉默。窗外传来卖豆腐的吆喝声,与这沉重的历史形成诡异反差。少丰想起陵园里密密麻麻的墓碑,胃部一阵绞痛。“傅司令,”少丰鼓起勇气问,“您后来回过赤江吗?”坐椅上的身躯明显僵硬了,傅司令转头望向窗外,许久才开口:“58年准备回去,都到重庆了,车也准备好了...”傅师长接过话头:“父亲听说乡亲们要问当年那些人的下落,连夜返回了北京。”“我咋个说!回答不上来。”傅司令突然拍打坐椅扶手,声音哽咽,“洪口场去了八百青壮年,回来三个!毛浴镇包括瓦室铺广纳大东山那带动员了一千二百人,到陕北就剩个瘸腿的木匠!你让我怎么回答?怎么面对那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老乡亲?”少丰看见老人嶙峋的手背上凸起的青筋,那里面流淌着八十年的愧疚。

“但您协调修建了红云崖大桥。”光标师兄轻声说。傅司令平静下来,点点头:“91年的事了。赤江县委书记来京找我,说两岸百姓要绕七十里山路。”他指着茶几下的模型,“那桥我亲自审的方案,钢材用的是当年造坦克的军工标准。”少丰蹲下身,看见一个精致的桥梁模型,底座刻着“赤子桥”三个字。他想起去年和父亲过的那座悬索桥,父亲当时说“这桥能抗八级地震”,原来背后有这样的故事。“听说您给赤江小学捐了款?”少丰翻开笔记本。傅师长从书柜取出一张支票存根:“父亲全部的积蓄,二十万。他说...让孩子们有书读。”

傅司令接过话,语气突然变得急切,“年轻人,你回去告诉现在的娃娃们,要珍惜!我们当年在竹林寺小学,连本完整的《三字经》都要轮流抄...”少丰认真记录着,笔尖突然顿住:“您认识贺春光副部长吗?”“小贺子!”傅司令眼睛一亮,“王坪总医院的小看护兵!他还在?”“在的。”光标师兄点头,“我们上个月刚拜访过。”两位老人隔空对话的场景在少丰脑海中浮现。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像最后的星火,倔强地燃烧着。“傅司令,能说说文革时的事吗?”少丰小心翼翼地问。客厅温度骤降。傅师长欲言又止,却见父亲摆摆手:“该说的。年轻人记着,历史要如实写。”

老人解开衬衫最上面的纽扣,露出锁骨处一道狰狞的疤痕:“七年牛棚,左腿残肢被他们用铁棍打烂三次。”他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故事,“最难受的不是疼,是看着那些亲手培养的干部变成野兽...”少丰想起何副部长痰盂里的血丝,想起父亲醉酒后骂的“运动毁了一代人”,突然理解了这些老人心中更深层的创伤。“但您复出后还是先当了副司令。”光标师兄试图缓和气氛。傅司令却苦笑:“我这个人一辈子都是个副职,因为姓傅嘛!我保护得了一些古建筑,保护不了那些老战友。老苏跳了楼,杨中医被活活打死...”他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