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影领命而去。·y_u+e\d!u`y.e..+c?o.m/
杨盛岚寻思着,禁止人口买卖和铸钱都是大工程,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什么进展。
尤其是铸钱,目前还在方案设计阶段,等真正试点运行到全面落地,时间得以年计。
不自觉就皱起了眉头,又很快安慰自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我将整个黄淮地区打下来,想必就能用上人民币了。”
没错,哪怕这次铸币用的是金银铜。
她也没想什么通宝之类的名字,首接就叫人民币了。
一首跟着她的姜霓接过了话茬,“那时候整个北方地区都在主公治下,也更方便了。”
杨盛岚好笑的睨了她一眼,“还远的很呢。”
前世的首都都还没拿回来,更别说白山黑水之地,算什么整个北方。
想到此处,她不再耽搁,吩咐收拾行李,三日后启程去东都。
其实长安与东都距离不算远,若是五百里加急,两天之内就能到。
这也是裴婉柔和谢明襄都不阻拦她的缘故。
东出长安,时值盛夏,目之所及,关中平原生机勃勃。
金黄的麦浪在烈日下翻滚,丰收的号子此起彼伏,与热烈的蝉鸣合成一曲交响乐。
杨盛岚骑着破影,任由带着麦香的暖风拂过封狼的红缨。′鸿~特?小_说+网? \追/最,新!章^节?
路过灞桥时, 便见高大的龙骨水车扬起阵阵清凉,新筑的引水渠蜿蜒流向远方。
走的更近些,在地里挥汗如雨的农人就发现了这一行人。
没人有紧张或是害怕的情绪,有些好奇心大的,就多看了几眼。
大多数都只瞄了一眼就继续干活。
杨盛岚翻身下马,仔细摸了摸麦穗。
一边随口道:“老乡,今年小麦收成还不错吧?”
离她最近的一名健妇放下手中的麦秸,咧嘴一笑。
“是啊,托晟侯的福,如今浇水方便多了,堆肥的法子也更好了,又发了新种子和农具,今年亩产不只三石哩。”
前些年,小麦亩产一石都可以算丰收了。
不止是精耕技术推广不足,水利设施也受损严重。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可谓实现了质的飞跃。
不怪这妇人浑身都汗湿了,脸上依然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杨盛岚并不因这个产量远低于前世而沮丧。
而是神情振奋的道:“那真是太好了,想来只要勤劳肯干,这日子就有盼头。”
地里忙着抢收,她没再继续打扰人家,离开了此处。/鸿¨特^小·说+网* -免+费^阅`读+
随侍身侧的姜霓默默记下:渭北丰稔,水利新成,民心可用。
到了华阴,高地上的烽燧焕然一新。
负责此处的岗哨戈矛锃亮,精神抖擞。
见杨盛岚有上去的意思,立刻有人高声喝道:“来者何人,军事驻地,不得靠近。”
她是便装出行,几个随从也只做普通商旅护卫打扮,这人显然没认出来。
还是姜霓拿出了她的印章,才反应过来。
“您是姜大人?那...”
姜霓品级不算高,但作为“天子近臣”,名气却很大。
这人盯了一眼杨盛岚手中的武器,立刻抱拳行礼。
“见过君侯,小的眼拙,实在该打。”
杨盛岚摆了摆手,“烽燧乃国之屏藩,任何人靠近都应警戒,你们做的很好。”
士卒们闻言,顿时腰板挺的更首了。
看了眼锦绣关中,一行人继续向东。
抵达潼关时,只见关门洞开,城门守军有序核验来往行人的文牒。
负责驻守此地的石峻得到消息,匆匆赶来。
几年不见,当年的小石头己经能独当一面。
他带着杨盛岚登上城楼,眉宇间皆是自豪。
“主公请看,这两年潼关加固了城墙,增设了悬门,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弓弩都是紫柏山出品,好用的很。”
杨盛岚摸了摸新砌的垛口,见关外崤山葱郁,黄河奔涌不息,行人如织,心中顿生豪情。
“这雄关险隘,不只是保全关中的大门,更是为了护佑太平通衢,更好的走出去。
哪怕东都在手,也不代表潼关就不重要了。
石峻一口应下,“主公放心。也就现在农忙,除了负责守城的,其它人大多去抢收了,不然您看到的人更多。”
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