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成大周女首富:我在古代搞工业 > 第94章 破解之法

第94章 破解之法

,姜岁寒才转向一首沉默立于阴影中的夏林厚:

“老相爷,疫病如虎,步步紧逼。赈粮更是悬顶之剑。殿下以雷霆手段整肃工所,可若腹中无食,再严的规矩也是空谈。”

夏林厚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朝廷己数次下旨劝捐,收效甚微。江南那些豪商巨贾、积年粮绅,一个个捂紧了粮仓,坐看粮价飞涨,大发国难财!更有甚者,暗中与那些阻挠工赈的胥吏勾结,沆瀣一气!”

“劝捐不成,只因‘名’与‘利’未到火候。”

姜岁寒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穿世情的冰冷。

“他们不缺粮,缺的是…一个不得不捐的理由,一个捐了之后能刻在石头上的‘名’,和一个未来能十倍百倍赚回来的‘利’!”

她走到案边,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其一,立‘忠义功德榜’。凡捐粮百石以上者,无论官绅商贾,即刻张榜公布于各府城门、总办处辕门及受灾州县衙前!捐粮数目,红字标出!待灾后,由殿下奏请朝廷,勒石立碑,树于运河要津,使其忠义之名,传于后世!”

夏林厚眼神一亮:“勒石传名…好!江南富户,最重身后名!此乃诛心之策!”

“其二,”姜岁寒笔下不停,“开‘皇商捷径’。明发告示:凡此次捐粮前二十名之商号,灾后由工部、内务府联合考评,择优擢为宫中贡品采买候选!许其货物首抵宫禁,挂‘御用’二字三年!此为‘利’!”

她笔锋一顿,墨迹在纸上洇开一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商人逐利,给一条通天捷径,不怕他们不打破头!”

“妙!”夏林厚忍不住抚掌,随即眉头又皱,“只是…此二策虽好,仍需有人率先垂范,方能一呼百应。如今这局面,谁肯做这出头椽子?那些老狐狸,惯会观望!”

“所以,其三,”姜岁寒放下笔,唇角勾起一丝极淡、近乎锋利的弧度,“需‘借势点火’。”

“请老相爷即刻修书,动用在江南的门生故旧、致仕乡贤!不需他们倾家荡产,只需三五家素有清望者率先认捐,哪怕每家只出五百石,车队务必大张旗鼓!旗号要鲜明——‘江南耆老,忠义输粮’!”

“车队所过州县,令地方官出城相迎,鼓乐齐鸣!百姓围观,自有口舌相传!更要…让那些一毛不拔的巨商粮绅的名字,在‘功德榜’上空着!”

“红纸黑字的空缺,便是无声的鞭挞!”

“舆论如刀,沉默亦是罪!”

夏林厚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仿佛年轻了十岁。

“好!好一个‘借势点火’!老夫这把老骨头,今夜便来写这几封要命的书信!倒要看看,那些缩在锦绣堆里的硕鼠,脸皮能有多厚!”

老人霍然起身,精神矍铄,大步走向专为他设的书案,铺纸研墨,须发皆张,下笔如风。

姜岁寒不再多言,转身走向庭院角落。

几个木匠在韩肃的盯视下,正满头大汗地凿榫拼合。

碎木屑在寒冷的空气中飞舞,锯木声、敲打声刺耳地撕破死寂的夜。第一只粗糙却结构严整的双层滤桶己初具雏形。

她蹲下身,仔细检查着内桶预留的炭砂填充口,指尖拂过尚未打磨光滑的木茬。

江陵府沉沉的黑夜,被总办处不灭的灯火和这急促的劳作声奋力刺穿着。每一记敲打,都像在叩问这片苦难大地的生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