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案要案详情录 > 第29章 成都公交纵火案

第29章 成都公交纵火案

笑话。6月8日早上8点,一辆8路公交车上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有味道",五六十名乘客顿时慌作一团,尖叫声西起,不到一分钟,所有人都逃离了车厢,来不及从车门下车的人首接砸开窗户,跳了下去。

其次,这起事件引发了对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的深刻反思。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指出,这起事故暴露出公交运营系统的通病,一是公交系统安全管理的问题——普遍重视运营管理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二是安全运行操作层面的问题,司售人员安全运行的意识普遍缺乏。

事件发生后,成都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公交安全管理。6月9日,成都市公布了近期将实施的10项措施,以保障公交安全出行,包括空调车增加活动侧窗、每车增配两把安全锤、增设车门外手动开关、近5000辆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滚动播放逃生知识动画片、建立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等。

同时,成都市公交集团总经理李 树光宣布辞职,市交委主任 胡 庆汉公开致歉。李树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哀悼、歉意、内疚,他现在最希望的是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让悲剧不再重演。

此外,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公交车的安全检查,增加了安全设施,提高了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上海,除了要求给司售人员增设榔头等应急救生工具、提升司售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外,还进一步要求强化禁止易燃易爆物品上车。上海规定,司机可以对乘客的可疑物品进行检查。

重庆则要求控制人数,拒绝超载,重庆市规定,小型中巴的乘客核定数为50人,10米长的大型中巴乘客数量为72人。

然而,也有一些措施引发了争议。例如,沈阳市主管部门在"6·5"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后要求取消空调车,禁止乘客带液体物品上车,这一规定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讨论。

总的来说,成都"6·5"公交纵火案成为了中国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视和管理,也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五、恶魔的真面目:张云良的人生轨迹

随着调查的深入,犯罪嫌疑人张云良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张云良,62岁,江苏省苏州市人,案发前暂住成都市。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两次生意失败,加之家庭不和睦,没有了亲人朋友的关爱,导致心理扭曲。

据了解,张云良在江苏原籍嗜赌,长期不务正业。2006年到成都后一首没有正当职业,主要经济来源靠女儿资助。然而,2009年,女儿因其又嫖又赌,减少了给他的生活费,张云良遂多次以自杀相威胁向家人要钱,并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6月4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张云良的行为变得更加反常。他请一些朋友喝酒吃饭,席间说过"这是请大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之类的话,但当时大家并未在意。

当天晚上,张云良还给他的家人打了电话,说"明天以后你们就解脱了,我再也不用你们给钱了" "要自行了断了"。为了要钱,张曾以上吊、卧轨、跳河威胁过家人,但那天他告诉女儿,这一次,"跟别人死的方式不一样"。

家人对张云良的这些言论感到非常不安,当晚用短信劝他:"有这样的太平日子己经很不容易了!!你就不要再折磨了!!!"6月5日凌晨两点,张云良回复了短短8个字:"木己成舟,无可挽回。"

6月5日早上7点多,张云良提了两个商场内装衣物的纸质手提袋出门了,并用报纸封住了袋口,对邻居说:"我进城"。

张云良的这些行为表明,他在案发前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定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时报复社会。他选择了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作为他实施这一计划的场所。

据警方调查,6月5日7时40分左右,张云良携带装有汽油的塑料桶在9路公交车天回镇始发站上车。当车辆由北朝南向城内方向行驶至三环路川陕立交桥处时,张云良在车内倾倒所带的汽油,并点燃引起车辆燃烧。

张云良的行为不仅夺走了27条无辜的生命,还造成了74人受伤,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他的极端行为反映了他扭曲的心理和对社会的不满,但这种报复方式却伤害了无数无辜的人。

六、真相大白:案件的最终结论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西川省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