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从冷宫弃妃到摄政天下 > 第47章 幼主登基,暗流汹涌

第47章 幼主登基,暗流汹涌

乾清宫。*r·a+n′t?x¢t../c¨o¨m¢

庄严肃穆的金銮殿,此刻气氛凝重得如同凝固的铅块。

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蟠龙金漆宝座空悬,殿内九根巨大的蟠龙金柱沉默矗立,仿佛也在屏息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内阁首辅、六部九卿、宗人府宗令老裕亲王、以及所有在京的亲王、郡王,按品级肃立两班。人人身着素服,但空气里弥漫的却不是哀戚,而是无声的角力、压抑的野心和深沉的猜忌。

一道道或明或暗的目光,如同探针般扫向御阶之下,那道唯一身着深青色、绣金凤摄政朝服的女子身影——宸妃,不,如今是摄政宸太妃,林晚。

她站在御阶之下,并未僭越。

深青色的朝服衬得她脸色愈发苍白,左臂的伤势让她身形略显单薄,然而,她的腰背挺得笔首如松,那双幽深的眼眸锐利如寒星,平静地扫视着殿内群臣。

腰间那枚乌金螭龙令,在殿内辉煌的灯火下,狰狞的龙睛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幽光,无声地宣告着权力的归属。

老裕亲王萧承泽站在宗室之首,浑浊的老眼在林晚身上停留片刻,又扫过几位年富力强的亲王,最终缓缓出列,声音苍老却带着宗室特有的威严:

“宸太妃娘娘,诸位大人。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骤崩,社稷危悬。值此存亡之际,当早定嗣君,以安天下之心。宗人府与内阁连日议商,于诸皇子及宗室近支中,遴选贤德。今恭请宸太妃娘娘示下,群臣共议!”

皮球被踢到了林晚脚下。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林晚微微颔首,声音清晰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裕王爷所言极是。新君人选,关乎国本,当慎之又慎。本宫摄政,受先帝托付,螭龙令在此,不敢有负圣恩。今,当廷议决。”

她目光转向吏部尚书王铎:“王尚书,将诸候选者名册、履历,当众宣读。/k?a*n^s`h-u_y.e~.¢c*o?m_”

王铎出列,展开一卷名册,声音洪亮地宣读起来。大皇子萧玦、二皇子萧珏、三皇子萧瑄、以及几位成年亲王的名字和简要情况一一念出。

名册念罢,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

“臣,兵部尚书李国桢,有本奏!”一个洪亮的声音率先打破沉默。

李国桢身披甲胄,出列抱拳,目光如电,“值此多事之秋,北境戎狄虎视眈眈,朝内逆党余孽未清。新君年幼,恐难当国事,易启奸雄觊觎之心。臣以为,当立长君。端王殿下,贤德仁厚,年富力强,深谙兵事,可堪大任。此乃社稷之福!” 他毫不掩饰地支持端王萧锐。

“李尚书此言差矣!”礼部尚书钱谦益立刻出列反驳,清癯的脸上带着固执,“祖宗法度,立嫡立长。大皇子乃先帝嫡长子,名正言顺。岂可因年幼而废长立幼?更遑论宗室旁支。此非社稷之福,实乃取乱之道。老臣以为,当立大皇子,由宸太妃娘娘与内阁忠臣共同辅弼,待其成年,再行亲政!此方为正途。”

“钱尚书只知拘泥古法。”户部尚书陈演也站了出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大皇子年仅八岁,怯懦懵懂,如何能应对眼下危局?端王殿下……”

“够了!”一个冰冷的声音陡然响起,带着雷霆般的威压,瞬间压下了所有的争论。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晚面沉似水,那双幽深的眼眸如同两口寒潭,冷冷地扫过李国桢、陈演等人。一股无形的、如同实质般的威压瞬间弥漫开来。

螭龙令在她腰间,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冰冷的煞气。

“朝堂重地,天子脚下,尔等吵吵嚷嚷,成何体统?”林晚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冰珠砸落,“立君之事,关乎国本,岂是儿戏?!”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端王萧锐身上。?j!i.n-g?w+u\x¢s-.^c′o′m/萧锐年约三十许,面容英挺,身着亲王蟒袍,此刻正微微垂首,一副谦恭姿态,但林晚的感知却清晰地捕捉到他身上那股深沉的、如同毒蛇般蛰伏的恶意和低语:

“……螳臂当车……”

“……不识抬举……”

“……军权在手……何惧……”

“端王殿下,”林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奇异的平静,“李尚书、陈尚书如此推崇于你,言你‘贤德仁厚’,‘可堪大任’。不知殿下自己,意下如何?”

这问题极其刁钻,首接将萧锐架在了火上烤。

他若公然表示想当皇帝,便是野心昭然,不忠不义。若推辞,又显得虚伪,更寒了支持者的心。

萧锐眼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