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83集:《无人机技术的伦理飞行规则》

第283集:《无人机技术的伦理飞行规则》

图标记最近的投诉地点。屏幕上的红点已经密集得像一片疹子,大多集中在居民区和医院附近。上周,市中心医院的icu病房被无人机拍到内部画面,患者家属闹到了卫健委,说连临终前的最后一点隐私都被剥夺了。

早会上,物流协会的代表率先发难。\"现在全城每天有超过五千架物流无人机在飞,要是划定那么多禁飞区,配送效率至少下降三成。\"穿西装的男人敲着桌子,语气里满是不满,\"客户下单半小时就要送到,禁飞区一多,我们怎么保证时效?\"

\"效率不能建立在侵犯隐私的基础上。\"市第一医院的副院长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昨天有架无人机直接撞在了儿科病房的玻璃上,吓得刚做完手术的孩子大哭了半个小时。你们所谓的效率,是拿病人的安危换的?\"

争论像失控的无人机一样盘旋上升。隐私权保护组织的代表拿出一沓照片,有拍到居民在阳台晾晒内衣的,有拍到情侣在公园长椅上亲吻的,甚至还有拍到老人在家中跌倒的——这些本该属于私人领域的画面,都成了某些人牟利的素材。而物流企业则展示了后台数据,过去一年里,无人机配送让同城物流成本降低了40%,偏远山区的急救药品也能靠它及时送达。

林默看着窗外,一群鸽子从办公楼前飞过,翅膀划破晨光。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天空是属于鸟类和风筝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空域被金属造物占据。\"我们不是要禁止无人机,\"他敲了敲桌子,让会议室安静下来,\"而是要给它们划一条线。\"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默的团队成了最忙碌的人。他们带着测绘仪走访了全市的居民区、医院、学校,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标记出需要保护的区域边界。在老旧的红砖居民楼区,他们要爬上顶楼,记录每层窗户的朝向;在医院的住院部,他们和医生护士一起,确定哪些区域绝对不能被航拍。

最难的是协调各方利益。有次在高档别墅区,业主们要求把整个小区都划为禁飞区,连外卖无人机都不能进,这让附近的外卖站点负责人急得差点当场下跪。\"这片小区要是禁飞,我们站点一半的订单都得黄。\"男人红着眼圈说,\"底下还有二十多个兄弟等着吃饭呢。\"

最终,团队想出了\"动态禁飞\"的方案——白天允许物流无人机在特定航道飞行,晚上十点后全面禁飞;私人住宅的院子和阳台属于绝对禁飞区,但小区公共区域可以允许经备案的无人机通行;医院的病房楼设立50米半径的禁飞圈,而门诊楼周边则允许物流无人机在指定高度通行。

规则的另一项核心内容,是给每架无人机装上\"电子身份证\"。林默带着技术团队拜访了十几家无人机生产企业,要求在新机出厂时就植入唯一的身份芯片,记录所有者信息和飞行数据。\"就像汽车的车牌和黑匣子,\"他在技术研讨会上说,\"出了问题,能找到责任人;飞了不该飞的地方,系统能自动报警。\"

反对的声音来自两个极端。无人机爱好者们觉得这是对他们自由的限制,\"我们玩航模几十年了,凭什么要被盯得这么紧?\"而隐私保护激进派则认为,仅仅装身份标识远远不够,\"只要它们还能在天上飞,就有偷拍的可能。\"

在一次公开听证会上,一位戴着鸭舌帽的年轻人突然站起来,举起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里,一架无人机正从他家浴室的窗户缝隙往里拍,镜头晃动中能看到他妻子惊恐的脸。\"这就是你们说的安全?\"年轻人的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我按你们给的举报电话打了三次,到现在都没人管!\"

那天的听证会结束后,林默独自坐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片流动的星河,而在这片光芒之上,无数架无人机正在夜色中穿梭。他打开手机,看到团队开发的公众监督平台后台,已经有上千条举报信息在等待处理。

《无人机伦理飞行规则》最终在半年后正式出台。规则实施那天,林默带着团队在市中心广场设置了宣传点。他们展示了新的身份标识芯片,演示了飞行轨迹查询系统,还教市民们如何用手机举报违规飞行的无人机。

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颤巍巍地问:\"以后,那些小飞机就不会偷看我们家院子了?\"林默点点头,给她递上一份印有举报二维码的宣传单。老人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单子上的字,突然笑了:\"这样我就能放心在院子里晒太阳了。\"

规则实施后的第一个月,违规飞行的举报量下降了67%。有次林默去医院复查膝盖,看到住院部的楼顶上,一架物流无人机正悬停在指定的投放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