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76集:《预测性技术的伦理约束》

第276集:《预测性技术的伦理约束》

后,警察调取了监控,画面里的巷口刚好是监控盲区。

“可能是居民自发的治安维护。”李警官在电话里说,“毕竟大家都很害怕。”

陈默看着镜子里自己青肿的脸,突然笑了。他打开购物软件,把收藏夹里的刀具全部删除,然后下单了一面全身镜。镜子送到那天,他对着里面的人看了很久,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神里,真的开始有了仇恨的影子。

三、会议室里的交锋

张教授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每一次触碰都像在撕扯什么。屏幕上是先知系统最新的疾病预测模型,红色的高危区域像蔓延的病毒,覆盖了整个城西老区。

“肺癌风险预测准确率92.3%,乳腺癌88.7%,糖尿病91.5%。*y_d¢d,x~s^w?./c_o?m.”他把平板推到会议桌中央,“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五年干预,挽救至少三万人的生命。”

林墨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小字上:数据来源包括居民用电模式、垃圾成分分析、社交网络语言特征。她想起上周收到的投诉,有老人发现自家的智能电表每十五分钟就会上传一次数据,而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数据采集有没有经过居民同意?”她的笔尖在笔记本上悬停。

张教授嗤笑一声:“林主任,防疫需要全民配合,公共卫生项目没必要事事征求同意。就像你不会问流感病毒愿不愿意被隔离。”

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笑声。林墨看着这些穿着白大褂的专家,突然觉得他们的眼睛里少了点什么。她翻开文件夹,抽出那份《预测伦理三原则》的正式版,推到桌子对面。

“第二条:预测数据必须匿名化。”她指着加粗的字体,“现在系统能通过垃圾成分反推具体住户的饮食习惯,这已经超出了匿名化的范畴。”

“技术细节而已。”张教授挥手打断她,“我们需要的是结果,是拯救生命的效率。你知道等待居民签署知情同意书会耽误多少时间吗?”

争论持续了两个小时,最后院长敲了敲桌子:“折中方案。先对高危人群进行匿名提示,比如在社区公告栏发布健康预警,不点名具体个人。同时加快居民授权的签署工作。”

林墨走出会议室时,夕阳正把走廊染成橘红色。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陈默的投诉邮件。附件里是一段录音,社区网格员在劝说居民签署数据授权书时说:“签了对你好,不签的话,以后医院可能不接收你。”

她把录音转发给法务部,得到的回复是“话术略有不妥,但不涉及违法”。第二天上班,她在电梯里遇到张教授,对方手里拿着一份新的合作协议。

“和保险公司达成了合作。”张教授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他们愿意为高危人群提供定向保险,当然,保费会根据风险等级浮动。”

林墨的胃突然一阵抽搐。她想起那些住在城西老区的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根本负担不起“风险等级浮动”的保费。

“这违反了第一条原则。”她按住电梯开门键,声音发颤,“禁止基于预测结果实施歧视性措施。”

张教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林墨,你太理想化了。保险本质上就是风险定价,这不是歧视,是科学。”

电梯门缓缓合上,把两人隔开在两个世界。林墨看着门上映出的自己,突然觉得很陌生。三年前,她是第一个提出要给ai装上伦理枷锁的人,可现在,这枷锁似乎正一点点勒进她自己的脖子。

四、医院里的重逢

林墨在住院部走廊见到陈默时,差点没认出来。他瘦了很多,头发长到遮住眼睛,手腕上戴着医院的识别手环,上面用红笔写着“自杀风险评估87%”。

“来看朋友?”陈默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林墨摇摇头,指了指重症监护室的方向:“那个新生儿,a739,他又住院了。”

陈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玻璃后面,那个小小的婴儿正在保温箱里安静地睡着。他的胸口微微起伏,连接着各种监测仪器,数据流在屏幕上无声流淌。

“系统又预警了?”

“嗯,这次提前了三天。”林墨的声音有些干涩,“我们准备给他做心脏手术。”

陈默笑了笑:“那挺好的,总算有用对的时候。”他顿了顿,低头看着自己的手环,“你知道吗?我现在看到红色就害怕。系统把我的暴力风险评估调到91%了,因为我打了投诉电话。”

林墨的手指蜷缩起来:“对不起,我们正在完善申诉机制。”

“完善?”陈默突然提高了声音,引得护士投来警惕的目光,“你们知道我因为那个评估丢了工作吗?知道我妈被邻居指指点点,高血压犯了住院吗?知道我现在走在路上,别人都像看瘟疫一样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