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 第50章 江州连环女命案(六)

第50章 江州连环女命案(六)

江州市公安局档案馆,地下二层,凌晨七点三十。.武/4·墈?书′ ^无¢错,内,容·四周被寂静笼罩,只有那几盏昏黄的灯光,在陈旧的档案架间投下影影绰绰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朽纸张特有的霉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漫长与尘封案件的沉重。

档案管理员老李,揉了揉那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带着几分疑惑与无奈,将一沓厚重的案卷递给程望,嘴里低声嘟囔着:“这些案子,都在这儿躺了快二十年了。就凭咱们现在,真能把它们翻出个所以然来?”

程望紧紧盯着那沓案卷,眼神坚毅如钢,毫不犹豫地吐出一个字:“翻。”接着,他加重了语气,补充道:“不光得翻,还得逐字逐句、一页一页地仔细过,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程望缓缓在档案桌前坐下,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动作沉稳而庄重,仿佛即将揭开的不仅仅是一份份卷宗,更是一段段被掩埋的黑暗历史。他轻轻拉开一份封尘已久的卷宗,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1999年6月14日,北城区第四住宅小区,李姓女性被杀,尸体裸露,现场未发现强奸痕迹。案发时间推测为凌晨两点至四点之间,作案手法为绳索勒颈,死后尸体被清洗,有明显清洁剂残留……”程望一边默读着,眼神突然锐利起来,手指下意识地在纸面上轻轻一顿。

他迅速伸手抽出前几案的卷宗,分别是1997年、1998年、1999年三起未破的女尸案。目光在几页纸上快速扫动,嘴里轻声吐出两个字:“清洁剂。/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

这个细节并非首次出现。程望清楚地记得,昨晚审讯张建中时,他曾隐晦地提及尸体清洗的问题,当时张建中的眼神明显闪过一丝慌乱,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还是被程望敏锐地捕捉到了。

“张建中是个洁癖患者,同时也是个控制型人格。”程望眉头紧锁,沉声说道。

一旁的副队长谭野连忙点头,接过话茬:“没错,他杀人之后用清洁剂处理尸体,一方面是想消除他认知里‘脏乱’的感觉,另一方面,更是想通过控制现场痕迹,来强化自己‘能掌控一切’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们可以从清洁剂的化学成分、残留区域、用量以及清洗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交叉验证。”程望一边说着,一边迅速翻出技术科的分析报告。

他的目光在报告上快速移动,神情愈发严肃:“相同的氯化钠比例,相同的氨气残留,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清洗手法几乎完全一致,都是从四肢向躯干推进,最后擦拭面部。这说明,这已经成为他固定的‘仪式’。”

谭野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这孙子……简直恶心到骨子里了。”

“别感情用事。”程望冷冷地提醒道,“他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恶心’就能形容的,这是一种系统化、经过理性控制的杀戮。从第一起案件开始,他就在精心设定节奏,一次次地验证自己的掌控力。”

说着,程望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面前堆积如山的案卷,斩钉截铁地说道:“所有未破女尸案里,只要存在清洁剂残留的,全部筛查出来。时间段限定在1996到2001年,地点以江州老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两百公里范围。-d~i?n\g~x¨s,w?.·c_o′m`”

“是!”技术人员们齐声应道,迅速领命而去,一场对“过去”的艰难追溯,就此正式展开。

铁证初现与深入剖析

上午十点,技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压抑。法医顾玲神情凝重地将一份dna比对报告递给程望,说道:“第六案,1999年案发,死者指甲缝中的dna残留样本,和张建中的y染色体高重复序列吻合率达98.7%。”

“这是第几例确认了?”程望紧盯着报告,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第七例。”顾玲语气沉重,“我们已经能够确认,他和七名被害人存在间接或直接的物理接触。而且,部分尸体上的勒痕,一致性极高。”

“他始终使用绳索勒颈,但绳索种类却不尽相同,从尼龙绳到细麻绳,甚至还有旧皮带。你之前说过,他是个‘适应型’连环杀手。”顾玲看向程望,补充道。

程望微微点头,表情严肃:“对。他并不执着于某一种工具,而是执着于整个犯罪流程的完整性——找到目标、设计接触、精准掌控时机、实施勒杀、仔细清理现场、最后悄然离开。”

“他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