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他就抱病创作了歌剧《两兄弟》、《刘家父子》、《马老汉》、《抓特务》、《向魁元》,京剧《黄巢》以及《岳飞》、《花木兰》、《渔家恨》等戏剧作品。1948年春,他重新创作表现红军长征的话剧《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次年春三易其稿,定名为《铁流二万五千里》。
同时他还创作了多幕话剧《炮弹是怎样造成的》。他亲自扮演剧中主人公厂长,身穿缴获的日军服装,斜挎手枪,以他响亮的四川老干部的腔调,用带兵的方式指挥进城接管的军工厂。他忠心耿耿,非常可爱,但他的外行领导又非常可笑。工作上碰了钉子,他苦恼得令人难过;检讨缺点时,他又诚恳得感人泪下;学习新事物极其认真,完成生产任务非常坚决。全剧角色创造得鲜明生动,音容笑貌活灵活现,形象地概括了一个历史转变时期的重要特点,塑造了一个由指挥作战到领导工厂管理的干部形象。1949年7月,该剧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共和国成立,让他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艺术学院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成为当之无愧的将军。但他最大的贡献是选取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和歌剧,有《绣花荷包》、《同志间》、《通天喜》、《缚住苍龙》、《三百卢比》、《四面楚歌》、《指导员》、《阶级兄弟》、《青梅》、《心愿》、《二分钱》、《柯山红日》。尤以《柯山红日》影响最大,被摄制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但他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素材创作的话剧,如《两个女红军》、《井冈山》、《万水千山》,特别是《万水千山》,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1953年他将酝酿了十多年,又曾两次试写过的长征题材《铁流两万五千里》,再次作了较大修改,定名为《万水千山》,1954年6月,由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团在北京首演。一举轰动全国剧坛。当年上演144场,此后一直连演不衰。1954年10月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5年2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万水千山》获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项一等奖。《万水千山》全剧6幕,描写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克服艰难险阻,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创建的英雄业绩。全局气势磅礴,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在展现历史的同时很注意人物刻画,剧中红军指战员李有国、罗顺成、赵志方、李凤莲等人物都具有鲜明性格,比较充分地揭示出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胸襟和情怀。剧中人物的语言也较朴实、凝练,具有部队生活气息,同时又充满革命激情。《万水千山》既是\"将军戏剧家\"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全景反映长征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魂。该剧是中国当代军旅戏剧史上一部少见的史诗性正剧,准确地把握了红军长征的基本历史事实,通过“四渡赤水”、“彝海同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真实生动地讲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终于赢得长征的胜利。但在1966年9月初,他被人以“反革命”问题投入监牢。其因一是他在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同会议基调不一致的言论;二是他在延安参加过《抓壮丁》的修改和演出,在关于该戏被搬上银幕的座谈会上,他又充分肯定了它的成绩和影响。几年的监禁,摧垮了他的身体,摧残了他的视力、听力,致使他牙齿掉完,体重减到原来的一半。王将军知道这一情况后向上反映,陈老总拍着桌子说:他是个红小鬼,为什么要关这么久?九一三事件后,他被解除审查,送进了医院接受治疗。1974年他奉命修改《万水千山》,却拒绝了写红军内部反面人物,写\"军内走资派\"的指令。仍然守住作品思想性的最后防线,保住了剧本歌颂老一代革命者的主题。1975年8月,《万水千山》为纪念红军长征40周年正式公演,受到各方关注,又出现了全国竞演《万》剧的局面。而剧作者才六十多岁,本应进入创作的成熟期和丰产期,却被折磨得精神失常,彻底丧失了工作能力。′e/z-l^o·o_k\b,o\o/k/.¨c!o`m′一代驰名中外的将军戏剧家,就这样令人痛心地结束了他的军旅征程和艺术生涯。但他心中仍深刻烙印着群众的恩情,晚年他多次返乡,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