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廉洁勤政被逼死?我反手贪成一代权臣 > 第76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

第76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

“施用之法,则相对简便。*6′1·看~书,网· ?免\费\阅?读\”徐巍指着那甲组土球,“只需将此剂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入耕土之中,翻犁均匀即可。寻常农夫,稍加指点,便能掌握。”

萧承钧默然不语,眼神深邃,似在权衡这其中的利弊与可行性。

他深知,任何一项新政的推行,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之大事,都非一蹴而就。

徐巍所言,听似前景光明,但每一步都布满荆棘。

此时,那户部文士周元正上前一步,拱手道:“徐大人,下官斗胆请教。此物吸水锁水之能,确是神乎其技,令人叹为观止。只是……水能入土,固然是好,但最终能否为作物所用,使其茁壮生长,才是关键。毕竟,田地之用,在于产出粮食。若只是土质改良,而作物不生,亦是枉然。”

韩世杰闻言,亦是点了点头,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再神奇的土,若不长庄稼,又有何用?

“周大人所虑极是。纸上谈兵终觉浅,眼见为实方为真。下官早已料到诸位会有此问。”

徐巍侧过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诸位,请随下官移步城外。下官在那里,略备薄田数亩,或可解诸位心中之惑。”

萧承钧颔首:“好。+6\k.a!n?s¨h\u,._c¢o/m+”

一行人随即出了县衙,乘马或坐轿,径直往永明县城东门而去。

城外不远处,便是一片开垦出来的田地。

与寻常农田不同的是,这片地被整齐地划分成了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插着木牌,上面写着诸如“对照组”、“试验甲组”、“试验乙组”之类的字样。

田垄之间,可见一些新翻的泥土痕迹,显然是新近劳作过。

“此地,便是下官的试验田。”徐巍勒住马缰,翻身下马,指着眼前这片田地说道。

萧承钧等人也纷纷下马,立于田埂之上,打量着这片特殊的田地。

“这些田亩,下官命人挑选了土质相近之地,分为数块。”徐巍解释道,“其中一块,为对照组,依寻常之法耕种。其余几块,则分别施用了不同剂量或不同批次培育的‘土地保水剂’。”

田边拉起了绳子,有专人看管着。

徐巍道:“这些土地上都统一播种了耐旱作物——粟。粟者,小米也,乃北方常见之粮,其性耐旱,且发芽颇快,三五日便可出苗。”

“下官命人连续三日,每日清晨以少量清水薄洒,模拟春日微雨,助其发芽。¢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徐巍继续说道,“待幼苗破土之后,便停止一切人工灌溉。”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接下来,这片试验田,将完全依赖自然降水。孰优孰劣,七日之后,便可见分晓。”

“七日不雨,观其长势?”周元正眼神一动,立刻明白了徐巍的用意。

徐巍点头:“正是。永明地处东南,雨水尚可。但即便是江南之地,亦偶有旱情。若此物能在七日无人工灌溉的情形下,使作物长势优于寻常田地,便足以证明其效用。若能撑过十日、半月,则其价值,不言而喻。”

韩世杰摸着下巴,眼中期待。

军旅之人,最重实效。

徐巍这般做法,倒是合他的脾胃。

萧承钧负手立于田埂,目光从那些划分整齐的田块上缓缓扫过,最终落在徐巍身上。

“好一个七日之约。”萧承钧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本公便在永明,多待上七日。看看你这‘希望’,究竟能开出怎样的花。”

徐巍躬身:“国公大人拭目以待便是。”

接下来的几天,这些人天天都会到田边来观察。

第五日。

甲组苗圃中,青苗已然窜起两三寸,叶片挺直,如小剑指天,色泽鲜翠欲滴,在晨风中微微摇曳,透着一股子泼辣的生机。

乙组苗圃,粟苗亦破土而出,却只有一二寸光景,叶片尖端略显微卷,颜色也稍逊甲组一筹,带着几分怯生生的模样。

至于丙组,那片贫瘠之土上,仅有三五株细弱的黄芽稀稀拉拉探出头,有些甚至还带着破土时的泥壳,叶尖已然泛出枯黄,仿佛下一刻便要倒伏下去,重归尘土。

韩世杰眉头不自觉地蹙起,他虽是行伍出身,于农事不甚了了,但这三者间的霄壤之别,却是一目了然。

那户部文士周元正,手捧一本册页,笔走龙蛇,飞快记录。

第七日。

当几人再次来到苗圃前时,眼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