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廉洁勤政被逼死?我反手贪成一代权臣 > 第68章 构思篇申论嘛,简单

第68章 构思篇申论嘛,简单

萧承钧点点头:“则国将不国。*天~禧?小¢说/网` ,首¢发*”

室内一下子陷入了沉寂。

徐巍后背发凉,事态的严重性,远超他的想象。

这已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王朝存亡的层面。

韩世杰面色冷峻,补充道:“北方边军的粮草供应,泰半依赖六州。如今秋收无望,冬日将至,若无足够粮草过冬,莫说抵御北蛮,恐怕自身便要哗变。”

萧承钧缓缓道:“前朝末年,亦曾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旱,其惨烈程度,远甚今日。史载,‘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尚非其极。最惨烈处,灾民……易子而食。”

“本官读史至此,每每夜不能寐。”萧承钧闭上眼,“若真到了那一步,纵有百万雄兵,也守不住一个分崩离析、人心尽丧的天下。”

徐巍深深吸了一口气,萧承钧已然将他推到了一个无可退避的境地。

“国公大人,”徐巍开口,“下官想先了解一下,朝廷目前针对北方旱情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北方六州的确切灾情,到了何种地步?”

萧承钧神色终于缓和了下来。

徐巍继续道:“下官不才,不敢说能为国分忧,但若说从旁协助,集思广益,徐巍自当竭尽所能。~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

“好。本官便将所知,详尽告诉你。”

徐巍一边听着,一边回忆着自己曾写过的那些申论。

如果某省份发生干旱灾情,政府部门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还要结合大业王朝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待定国公说完,他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草稿。

“回国公大人。下官以为,天灾固然可畏,但应对之策,无外乎‘救’与‘疏’二字。‘救’,乃解燃眉之急,以粮草济灾民,稳定人心。‘疏’,乃谋长远之计,引导灾民有序流动,开辟新的生路,减轻灾区压力,同时亦要防止难民大规模聚集,形成隐患。”

萧承钧眉毛一挑,“细说下去。”

“朝廷的赈灾粮是根本。但远水难解近渴,长途运输,耗时耗力,中间损耗亦不可不察。下官在想,除了中央调拨,能否鼓励南方各州,尤其是宁州、越州等鱼米之乡,以商队形式,贩运粮草北上?朝廷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减免部分税赋,或给予官方嘉奖,以利诱之,以名导之。·咸-鱼\看\书, ?追,最.新_章?节*如此,或可补充官方运力之不足。”

韩世杰不以为然:“商人逐利,国难当头,岂能依赖他们?”

徐巍道:“下官知道,此举或有商人趁机哄抬粮价之嫌。故而,朝廷必须有配套的措施。其一,设立官方指导粮价,严禁恶意囤积居奇,违者严惩不贷。其二,可组织官方与商队联合运输,相互监督,确保粮草安全、价格稳定。其三,对于表现突出,真正为国分忧的商贾,给予实质性的表彰和后续的商业便利,树立榜样。”

“这还只是‘救’的一部分。”徐巍话锋不停,“更重要的是,灾区内部的自救。官府当牵头,组织尚有余力的乡绅大户,捐粮捐物。同时,要严查地方官吏,在此关键时刻,若有贪腐舞弊,侵吞赈灾粮款者,当以雷霆手段处置,绝不姑息,以儆效尤。民心稳,则大局定。”

萧承钧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叩击声。

徐巍所言,虽非惊世骇俗之策,却也算得上是老成谋国之言,条理清晰,考虑周全。

“那‘疏’字,又当如何解?”萧承钧问道,语气中已带了几分期待。

“国公大人,难民南迁,势不可当。堵不如疏。与其被动等待难民涌入,造成混乱,不如主动规划,有序引导。”

“如何引导?”韩世杰忍不住追问。

他常年领兵,深知流民失控的可怕。

“首先,划定几条主要的迁徙路线。”徐巍斩钉截铁道,“在这些路线上,设立临时的粥棚、驿站,提供基本的饮食和庇护,避免难民因饥寒而生乱。其次,摸排南方各州县的接纳能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萧承钧和韩世杰对视一眼。

“正是。”徐巍肯定道,“单纯的施舍,只能救一时之急,且容易养出惰性。朝廷可趁此时机,规划一些大型的工事,例如修路、开渠、固堤,甚至是在一些适宜的荒地组织开垦。将青壮难民组织起来,参与其中,按劳发放酬劳,这酬劳可以是粮食,也可以是少量的银钱。如此一来,既解决了难民的生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