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定然支持新政,未获得爵位的宗室未免觉得不公,年长的宗室保守一些,年轻的宗室盼望为国效力”
其实不用问,赵保也知道,在这次改革中获利的宗室和渴望自由的宗室肯定愿意接受新政,反之,本来可以轻松获得爵位却因这次改革而要自己打拼或者就不可能获得爵位的宗室肯定讨厌新政。反对的宗室,多是那些没有爵位的宗室,他们人微言轻,根本就改变不了这个既定事实。
再说,赵保的改革可是还给了宗室自由,对于宗室中的人才来说,根本不屑于那些徒有其名的爵位和虚职,而是会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抱负。
总之,在赵佶看来,宗室中,还是支持的人多,声音更大,如此,那一点点反对的声音,根本没用,也不用去听。
听赵佶汇报完,赵保点了点头。
想了想,赵保说:“朕从玻璃制造办中拿出三成干股,你给那些无爵位的宗室分一分,以免他等真生活无依靠,教天下人笑朕刻薄。”
赵佶大赞:“陛下仁慈!”
赵保难得说句实话:“朕此举旨在不给朝廷带来隐患,宗室失爵而不得不自力更生之人确有些无辜,心中难免生出怨怼,若不加安抚,恐日后生出事端,不利于朝纲稳定。玻璃制造办利润丰厚,可教他等短时间内丰衣足食。然玻璃制造不会教朝廷无限拢断,待到被民间破解之日,其利润定会大大下滑甚至百不存一,端王当教导他等勤勉向上,自食其力也。”
赵佶说:“陛下还宗室自由已是大善,又接济宗室,已是仁至义尽,臣会教导他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教他等自己奋斗。”
赵保点点头。
在赵保看来,他和赵佶的事这就算是谈完了,赵佶可以退下了。
谁想,赵佶却没有走的意思。
见此,赵保问:“端王还有事?”
赵佶犹尤豫豫地说:“臣之子赵桓已然尊圣命入了太学。”
说来也奇怪,赵佶被赵保抢走的,竟然不只有皇位,还有绝大多数女人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强大生育能力。
一也不知是因为赵佶没像历史上那样不留馀力修炼道术的缘故,还是因为艮岳万岁山被赵保变成了袁倾城的农业基地坏了赵佶的生育风水,亦或是赵佶的女人全都让赵保给抢了过来赵佶没有了生育搭档,总之,这一世赵佶竞然只有一儿一女。
他的这一儿一女都是他的发妻王氏所生。
儿子自然就是史上的宋钦宗赵桓了,女儿则是赵金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赵桓也赶上了这次的改革。
当然,因为赵佶只有赵桓这一个儿子,赵桓也可以不去太学、武学,只要他把赵佶熬死了,就能轻轻松松地获得一个嗣王的爵位。
可赵佶为了表示他对赵保的支持,还是让赵桓去了太学。
赵保点点头,象征性地夸了赵桓一句:“桓儿有志气。”
赵保心想,我都昧着良心夸你儿子了,你该告辞了吧?
不想,赵佶竞然还没走。
赵佶又吞吞吐吐地问:“请陛下批示,十三那支如何处理?”
十三就是赵似。
当初,这个家伙不开眼,非得跟赵保抢夺皇位,后来被赵保夺了爵位,囚禁起来。
如今赵似是死了,但他还留下了一个儿子赵有恭。
赵保想了想,自己也别再跟一个死人较劲了,就说:“赐他永宁郡王罢。”
赵佶一听,就明白了,这既是赵保对赵似这一支宽大处理,也是在警告他们这一支,不要再搞事了,不然别怪我不顾念亲情。
赵似这一支的事也说完了,可赵佶竟然还是没有走的意思。
这赵保还有什么看不出来赵佶肯定还有一件更想说的事?
赵保对赵佶说:“先皇生下我弟兄十四人,今只留我兄弟三人在世,自当相互扶持、共勉,端王若有所求,但说无妨,朕会酌情考虑的。”
见赵保给他口了,赵佶不再尤豫,而是一拜在地,说道:“陛下,臣想参加今年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