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南洋之行(上)
“呕”
远望号出海的前两天,船上的四百馀人有一大半都晕船了,尤其是那三百名炮术班的学员,几乎直接倒下了大半,一个个吐得稀里哗啦的,弄得船舱里的味道出奇的恶心,逼的汪大渊只能命令打开所有炮窗通风。+白¢马`书_院· ?追-最*新^章·节¨
尤其离谱的是,陈友谅居然也是半死不活的样,谁能想到一个疍户渔民的儿子,从小在船上长大的人居然也会晕船。
陈友谅趴到船舷边,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吐完了才虚弱的说道,“那不一样,在内陆江湖里跟海船是不一样的,只是我没想到,这么大的船到了海上居然也会如此颠簸,我以为越大的船就应该越平稳才对。”
汪大渊端着一个瓷碗还有橙子说道,“殿下曾经说过,再大的船也会晕船,你现在没晕只是因为风浪还不够大而已,更何况和一望无际的汪洋相比,这又和鄱阳湖中的一叶扁舟有何区别呢?”
“这倒也是。”陈友谅点了点头,又指着他递过来那碗红褐色的汤问道,“先生这是端的什么?”
“糖盐水,你呕吐的那么厉害,喝点糖盐水可以补充体力,还有这青桔,你把它吃下,再把橙子皮捂在口鼻处,闻着青桔的味道或许能好一些。”
陈友谅闻言当即接过,将其一饮而尽,又剥开橙子深吸了一口气,果然感觉舒服了许多,这才拱手道,“多谢先生,船上其他那些人也有吗?”
汪大渊点点头,“橙子人人都有,是出发前特意从江西买的,糖盐水只给吐得严重的人,许多人都是初次出海,晕船在所难免,可以后如果还这样,恐怕就只能硬挺了,这红糖可不便宜,还是殿下特意嘱咐采买的,不然我可舍不得,陈将军也要尽快习惯才好。”
陈友谅当即道,“这才两日,再有两日肯定就习惯了,只是我听说爪哇之地多暑湿瘴气,就是不知道到了那里会不会水土不服。”
汪大渊再次解释道,“中国地处温带,四季分明,而爪哇地处热带,他们那里不分四季,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我们这边秋冬时他们那里正好是旱季,尤如江西的春夏之交,这个时节还算干爽,没有那么多瘴气。
“而且殿下说过,若是怕水土不服,就不要饮当地的生水,最好煮沸泡了茶再喝,或许能好得多,再说船上还有郎中,带了治病的药材,将军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那就好。”陈友谅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先生事多,就不必看顾我了,还是自忙自的去吧。精武小税枉 最辛璋洁更鑫筷”
汪大渊见他好转了许多,这才转身离去。
只是当天,那个沉氏来的船把头杜瑞就向汪大渊汇报,说他的针路图在这艘船上废了一半,如今只能重新记录针路图,接下来的航程可能就得靠汪大渊和另一个船把头范云了。
这个结果也没太出乎汪大渊的预料,他跟鲁锦学了地理和导航知识,深知以目前的针路图技术,在远望号上使用,失效几乎是必然的,因此也没太在意,只是点点头交代杜润重新绘制一副针路图即可。
简单来说,这个时代的针路图,更象现代的傻瓜电子导航,先以某个港口为出发点,向某个方向多少度,直线航行多长时间,直到看到下一个地标,比如一座山,一处海角,或者海岸边的一座塔,然后再转向多少度,继续直线航行多长时间。
这就是一套以地标、角度、航行距离和时间这四种要素绘制的海上折线图,连起来便是一条航线,那么它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地标和角度当然不会变,航行的距离也不会变,唯一会变的就是船只的航速。
远望号跑的太快了,如今正是秋冬时节,西北风盛行,南下的路上几乎一路都是顺风,满帆航行之下,航速足足达到了16节,从太仓的刘家港出海,到杭州湾入口的舟山群岛,居然只用了不到七个小时。
按沉氏来的两个船把头所说,以往乘坐福船从刘家港出海,到舟山群岛至少也要一天一夜,这条船比福船至少快了三倍以上,因此他们的针路图自然也就不太管用了,好在针路图的地标和角度还是能用的,就是得换算一下时间和船速。
路过舟山的第二天时,就连船上操帆的那些老水手也被这艘船的航速震惊了,他们只用了一天一夜,就从舟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