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除了持续对地方官府进行层层施压外,最重要的便是希望能在地方民众心中建立起“靖难军”的正面形象。
在前面的三次沿海骚扰中,他们已经发现,先前一厢情愿定下的“靖难”一词中所包含的正义理念,此时的大宋官员却要有本就不予认可、地方士人也不愿意承认、到了平头百姓这里,更是不明就里。于是,哪怕是成功打下了三座县城,哪怕是开仓给大家放了粮,哪怕是带着吃不饱饭、种不了地的穷苦难民去流求过上了好日子,但是靖难海盗的名声依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这一次兵临杭州城下,秦刚没有让雷雨去作任何攻城的措施,而是借着与杭州官府进行谈判的理由,约法三条。接下来便就是雷雨事带兵在城头守军的眼皮底下进行操练。仅仅过了两三天,雷雨便就感觉到,每天从不远处的城墙上方,开始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赞赏,甚至就在今天的训练中,偶尔还能听到来自于城墙那边的喝彩声。
至少,每天监视着他们的这些守军已经意识到:靖难军绝非普通的草寇也!
但是,靖难军接下来的难题就是,除非攻下城池便无法接近普通百姓。而如果要开始进攻,就无法避免双方的伤亡并结仇,这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不过,由于之前在江面上抓获了大批的俘虏,大家都认为,海盗抓了人,索要赎金再放人是一个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情况。包括杭州的官府及守军,也是为了民心稳定,和靖难军就俘虏赎回的价钱、交换地点等细节上都进行了不少的努力。
现在,作为俘虏交换地点的新开门城外,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情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却有着它自身形成的诸多合理点——所谓集市,本来就起源自老百姓物物交换的交易场所,那么交换俘虏或人质同样也是交换,这么多的人在这里,总会有些其他方面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也不算是违背原来商量好的规则啊!
所以,当第三次交换俘虏的时间确定了之后,杭州城里已经有不少开始无比地期待起来,并且为此早早就做起了准备。+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
这天一早,新开门的城门口很快就起了争吵。
“凭什么不让我们出去?”
“你是去赎人的吗?连去赎人的名字都说不清!”看门的士兵拦着一个挑担子的人不放行。
“我家钱没凑齐,难道就不许我们先去看看情况吗?”
“看你挑了这么多的东西过去,明明就是想去做生意赚钱的!”士兵不傻,一眼看穿了对方的用意。
“赚钱又怎么了?赚钱不就是为了能赎回自家的亲人吗?眼下封了城,城里哪来的生意可做?前两次不都是有人去卖东西嘛!”
……
争吵得厉害了后,引得了守城军官也过来了。而出城的人又多站在卖东西的一边。而那军官听完后,也觉得这些小事无伤大雅,只是简单地警告:“你们去卖东西我们不管,但是话却说在前面,要是被海盗们抢了可别找我们!”
“放心放心!”挑担子的人心想,我担心被你们抢也不会担心被对方抢呢!
小插曲之后,新开门的草市变得无比地热闹起来,加上最近城内交易受限的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受前两次杭州人卖东西的影响与启发,靖难军这里也从船上搬来了一些随船的流求特产,放在在草市上交易。杭州商人立刻从中发现了商机,这些在城内非常稀罕的东西,只要能在这里以物易物,回到城里那就是可以轻松地大赚一笔。
而也是因为在城门口的插曲,那些这次带足了赎金过的人,要完成了赎回亲人之后,也在暗自琢磨,要想一个理由下次还能够再来这个地方呢?
于是有人便自告奋勇地要充当还没有谈好赎回的同伴的代表,并且与靖难军这里的人签了代理意向。转头又和现场买卖东西的人谈好下一次大家各带一些什么样的货物过来交换。
秦刚与雷雨此时穿着普通士兵的服装,在游珍以及另两名亲卫兵的保护下,专门混在人群里四处观察现场的情况。
“我们来此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与他们打仗!而是要告诉尽可能多的人,我们不是海盗草寇,我们不是叛臣贼子,我们是光明正大的王者之师。”秦刚用着只有身边几人能听到声音悄悄地说,“所以,还有什么方法,能比像这样双方密切交易的场景更好呢?雷统制要记住,我们靖难军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谁。所以,这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