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唐双龙传 > 第七章 大唐国宾

第七章 大唐国宾

子陵神采飞扬的眼神先落在寇仲那袭令他威风凛凛,由宋玉致亲手为他缝制、外加楚楚送的羊皮外帔的新衣上,心底涌起难以形容的滋味,然后目光移往跋锋寒,笑道:“锋寒少有这么感触丛生,单听这几句话,不认识大驾者会以为你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跋锋寒哑然失笑道:“多愁善感?子陵把我当做是伤春悲秋的娘们儿吗?事实上我心中想到的是傅采林,他名传天下的弈剑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寇仲苦笑道:“你老哥很快可弄个一清二楚!入城后第一件事,将是登门拜访他老人家,以示我和子陵对他的尊敬。届时要打要骂,全看这位师公的心情。子陵!对吗?”

徐子陵唯以苦笑回报,心中想到的是尚秀芳,暗替寇仲神伤不已。

另一边的李世民神色凝重地说道:“我们各有所感,但我因处境不同,面对的是本身家族斗争,故感受特别沉重深刻。刚才耳听诸位谈笑,心中忽然生出怵惕惊怖的感觉。我们这次入关,虽深合兵法的‘事备而后动,因敌而制胜’之道。事实上胜败仍系于能否‘营而离之,并而击之’,以‘我专而敌分’之势,达致目的。原本的形势,该是利于我方,可是因事情泄漏,被迫要作眼前公然入长安之举,令我们的行动由暗转明,优势迹近殆失,只余宝库一招。而对手则目标明确,在我们发动奇兵前完全掌握主动,使我们难以逆料局势变化,任何错失,均是我等负担不起,所以世民忍不住特此提醒诸位。”

寇仲三人无不动容,当然绝不会因这番话认为李世民胆怯,因晓得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人。论思虑的周详,李世民实胜寇仲一筹,可补寇仲不足处。他于此时此地说出这番话,正是兵家的‘知己知彼’,比较敌我形势,令寇仲勿要轻敌。因为眼前形势,他们确是陷于被动和下风。

徐子陵注视前方不住扩大的长安城,点头道:“世民兄的话发人深省。我有另一感受,眼前的情况,似若有小长安之称的龙泉当日形势的重演,不过凶险远远过之,当时我们也屡次遇险,差点送命,所以绝不能以粗疏之心应付眼前危机。”

李世民苦笑道:“我不是在猛泼冷水,自父皇肯让我亲迎诸位入关,我便生出不祥的感觉,此时长安就在眼前,这感觉分外清晰。唉!”

跋锋寒皱眉道:“秦王可否说得清楚些?”

李世民叹道:“假若父皇先召我返京,当面盘问清楚我与你们间的关系情况,反显示他有与你们携手共抗外敌的诚意。现在则摆明他是认定我有借你们以争夺皇位之心,故全站到太子一方。照我猜估,问题该出在长安不乏认识你们的人,知道以你们的为人行事,为了窦建德和刘黑闼的血仇,绝不会与太子和齐王妥协,加上你们一向与世民有深厚交情,故助我是顺理成章。所以入城后的风险,将会远出我们估计之外。”

寇仲色变道:“你老哥说得对,我们不但一厢情愿的过分乐观,还沾沾自喜的以为可连消带打的解决所有问题,事实则根本没解决之道。”

轮到李世民动容道:“想不到少帅这么肯接受世民意见,令世民放下其中一件心事。”

跋锋寒饶有兴趣地说道:“这么说秦王对少帅尚另有担心的地方,何不一并说出来,少帅定必虚心受教,因我深知他的为人。”

李世民恢复从容,微笑道:“我确另有一件心事,是怕少帅的注意力全放到接踵而来跟塞外联军的平野大战上,致忽略眼前凶险诡变犹有过之的局势。”

跋锋寒注视李世民,显是对他忽然变回沉着冷静大感惊异,点头道:“经秦王提点,包保我们没有人再敢有轻忽之心。若令尊立下决心要我们不能活离长安,入城后确是寸步难行,动辄掉命,无法预料变化。光是我们任何一人负伤,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坦白说,我很喜欢陷身于这样的局势,比对决沙场更为刺激有趣。”

寇仲开怀笑道:“我真高兴没人提议掉头开溜,即是说我们别无选择。这个游戏现在是欲罢不能,没有回头路。爷儿们来了!”

鼓乐声喧天而起,联合船队从永安渠缓缓入城,左岸码头处人头涌涌,旌旗飘扬,李渊亲率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迎迓。由左右羽林军组成的仪仗队从码头列队直抵朱雀大门,阵容鼎盛,尽显大唐军威势。那些因寇仲的驾临而喜出望外,以为和平可期的长安城民夹道欢迎,争睹名震天下的寇仲和徐子陵的风采,气氛炽热沸腾,万人空巷。“砰砰!”夹岸四座高达三丈的鞭炮塔同时燃点爆竹,纸屑烟火直送上天,盖过所有欢呼和鼓乐声。四人也似嗅到长安城内弥漫的火药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