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明镜 > 第九章

第九章

第九章

共党四处起事,扰动湘赣两省。^b-i!x′i+a.6*6!6-.¨c,o+m!蒋中正欲用江西人熊式辉进剿井冈山。熊式辉进言道:“窃以为共匪乃癣疥之疾。地方军阀拥军自重,不服中央制约,实乃大患。”蒋中正道:“天翼可详言之。”熊式辉道:“属下居上海,识得一异人,此人姓杨,名永泰,字畅卿。杨永泰既擅文事,又长武备;既懂立法,又精行政。曾任广东省省长,后官场失意,蛰居上海。此人对天下大事观察已久,常出奇言,只因未遇明主,黯然失意。蒋主席何不问计于此人?”蒋中正闻之大喜,即请杨永泰。

时杨永泰已年近半百,失意多时,头顶已秃。得知蒋中正征召,只觉喜从天降,即于蒋中正前坦陈己见:“当今天下,群雄汹汹:共匪暴动累起,燔烧城镇,横恣赣地;广西第七军横行两湖;李济深负隅两广;白崇禧趁火打劫,收得唐生智之旧部,称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若李、白二人勾结冯、阎,则南京无法展足。”蒋中正失惊道:“若果如此,何计可解?”杨永泰道:“先生勿忧,此等人各怀异志,必难成事。桂系中俞作柏与李宗仁不和,必从中作梗;白崇禧得志,唐生智不喜,必以收回旧部为辞进逼之;西北之韩复榘、石友三等辈,与山匪何异?先生恩威兼著,若以重金收买之,如釜底抽薪,冯玉祥必成孤家寡人。如此则李宗仁、白崇禧必败。故此:以经?济之法对付冯玉祥,以政治之策解决阎锡山,以军事之略击败李宗仁,以外交手段降伏张学良。最后扑讨江西匪类,逐个击破,天下大定。”蒋中正闻之大喜,执杨永泰之手道:“杨先生真乃当代卧龙也!”即命杨永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

蒋中正集各军阀首领于北平,商讨整编军队、裁减兵员事宜。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众极力反对。此事无疾而终。蒋中正愁郁不解,问计于杨永泰。杨永泰献计道:“可升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会长兼内政部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此等人既为中央大员,当长住南京,共商国是。若此计能成,则此等人必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有作为。”蒋中正闻言大喜,即于民国十八年春召开编遣会议。然各路军阀皆死握兵权,消极对抗。蒋中正叹道:“此计难成,唯战而已,畅卿有何神策?”杨永泰所献数策,皆无所用,正惶恐难当,闻蒋主席不嫌责,反而信赖如旧,不觉受宠若惊,慌忙道:“首战当灭桂系之李宗仁、白崇禧。^z¨h¢a*o_h/a\o~z^h^a~n,.?c¢o-m-可先击其首腹,而后斩其尾,则击之必克。我方以武力攻击为首,政治分化为次;先击败驻武汉、平津之桂系驻军,而后直捣桂系广西老巢。”

蒋中正即将李济深诱至南京软禁,以陈铭枢、陈济棠代之。广东即为中央所伏。蒋中正又遣唐生智策反李品仙。李品仙本为唐生智旧部,见唐而降。于是天津又平。白崇禧仓皇逃离。蒋中正屡屡得手,遂率大军攻击武汉。时杨永泰密见俞作柏,使其说服武汉守将李明瑞、杨腾辉倒戈,并许以高位。李明瑞、杨腾辉见桂系势弱,有意归顺中央。两军接战时,李明瑞临阵而走。桂军乱成一团,败走广西。武汉又为蒋中正所有。遂乘胜进击广西。桂军不能相持,再败。李宗仁、白崇禧无以立足,逃至香港。广西遂平。蒋中正连连得胜,皆得益于杨永泰之谋划,从此更加倚重杨永泰。蒋中正抚其背嘉誉道:“我得畅卿,如刘备得孔明!现冯玉祥自立为王,畅卿兄有何良策除之?”杨永泰笑道:“此毛发之功,杨某怎敢攀比孔明!韩复榘性近匪类,唯利是视,可以巨资招降此人。”

蒋中正从其言,即以现款五百万元招降韩复榘。韩复榘见利负义,临机反戈,从洛阳电告全国,声言“维护和平,拥护中央。”蒋中正见文大喜,即复电韩复榘,令其节制驻陕甘宁部队,授石友三为讨逆军第十三路总指挥。冯玉祥大失所望,被迫宣布下野。蒋中正既胜,尽降其众。

民国十九年,冯玉祥、阎锡山与李宗仁联盟,卷土重来,合击蒋军。兩股大军,合计过百万,在中原拼死厮杀。两军相持数月,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起初,双方互有胜负。时值中原大旱,大蝗盖地,草木及牛马皆尽;兼行疾疫,饿莩载道,村舍残荒,民皆流离,甚为凄惨。

蒋中正又问计于杨永泰。杨永泰道:“此等人虽为联盟,然各怀心思。我军可乘隙而击:我军当以陆战为主、空军协?同,威慑联军,此为一;西北军中将领,多有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