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四合院:开局街溜子,玩爆众禽兽 > 第32章 暗夜疾行,津门码头

第32章 暗夜疾行,津门码头

约定的日子终于到来。_看·书_君· ?免`费′阅`读`

凌晨三点半,四九城还沉浸在深沉的夜色和料峭的春寒中。

张建军悄无声息地起身,换上最不起眼的深蓝色旧工装,将准备好的干粮、水壶、一小包应急药品和一卷绳索塞进一个半旧的帆布挎包,最后将那把用布条缠裹了刃口的锋利匕首别在后腰——这是他在委托点花高价买的防身之物。

像幽灵一样溜出小屋,没有惊动任何邻居。四合院里死一般寂静,只有风声掠过屋檐。

推着提前上好油、检查过车况的自行车,悄无声息地来到后院通往外界的那个狭窄小胡同口。

不到四点,一个同样穿着深色衣服、背着一个小包袱的纤细身影,如同受惊的小鹿,从后院门缝里闪了出来,正是娄晓娥。

她脸色苍白,嘴唇紧抿,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看到张建军,明显松了口气。

“走!”张建军没有多余废话,将自行车调转方向。娄晓娥立刻侧身坐上了后座,双手紧紧抓住车座下方的铁架。她的小包袱很轻,里面只有几件衣服和最重要的钱、粮票、证件。-我!的\书,城? -更,新_最,快_

张建军脚下一蹬,自行车如同离弦之箭,无声地滑入黎明前最黑暗的街道。

按照系统提供的路线图,专挑僻静的小胡同和背街小巷穿行,避开所有可能有岗哨或巡逻队的主干道。

寒风扑面,带着刺骨的凉意。娄晓娥坐在后座,身体微微发抖,不知是冷还是紧张。

张建军骑得又快又稳,对道路的熟悉程度超乎寻常。他精神高度集中,耳朵捕捉着周围的任何异常声响,眼睛如同夜视仪般扫视着前方每一个阴影角落。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加速或减速,都带着极强的目的性。

天色蒙蒙亮时,他们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了西直门外略显破败的长途汽车站。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等待早班车的人,大多是赶早进城卖菜或办事的郊区农民,带着箩筐和扁担,吵吵嚷嚷,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

张建军将自行车锁在车站外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压低帽檐,带着娄晓娥混入人群,买了两张最早一班去津门的车票。

排队上车时,他敏锐地注意到车站门口多了两个戴着红袖章、目光警惕地扫视人群的身影。¢搜?搜,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他不动声色地用身体挡住娄晓娥,催促她快速登上了气味混杂的客车。

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娄晓娥紧张地看着窗外飞逝的萧瑟景色,双手紧紧抓着包袱。张建军则闭目养神,实则是在脑海中反复确认着津门码头的接应细节和应变方案。

中午时分,客车抵达津门。这座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煤烟的味道。

人流比四九城更加复杂。张建军带着娄晓娥,如同普通探亲的兄妹,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没有片刻停留,立刻按照路线图指示,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直奔海河边一个偏僻的小货运码头。

码头上停靠着几艘锈迹斑斑的驳船和小火轮,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和机油味。工人们正在装卸货物,一片忙碌嘈杂。张建军付了车钱,带着娄晓娥走向码头深处一个挂着“利通货栈”破旧牌子的仓库。

在仓库后门阴暗的角落里,一个穿着油腻工装、叼着烟卷、满脸横肉的矮壮汉子,正不耐烦地踱着步。看到张建军两人走近,他警惕地上下打量。

张建军上前一步,用系统提供的接头暗语低声问道:“老板,有去南边‘走亲戚’的船吗?带点‘土产’。”同时,他手指在袖子里做了个特定的手势。

那汉子是系统信息里的“蛇头”陈老五,他眯着眼看了看张建军的手势,又瞥了一眼他身后紧张不安的娄晓娥,吐掉烟屁股,粗声粗气地说:“有!不过风大浪急,‘土产’金贵,价钱可不便宜!一个人,八十!包送到地方!先付一半,上船付另一半!”

八十元一个人!这简直是天价!娄晓娥倒吸一口凉气。

张建军却面不改色,他知道这是救命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果断数出八十元递过去:“两个人的。”

陈老五接过钱,蘸着唾沫数了数,满意地塞进怀里,指了指旁边一艘看起来最破旧、船身写着“鲁渔运7号”的小火轮:“看见没?就那条!船老大姓孙,是我把兄弟。你们现在就去船尾货舱里待着!记住,进去就别出来!别出声!不管听到什么动静!今晚涨潮就走!到了地方,自然有人安排你们下船!”

张建军点点头,拉着娄晓娥,在陈老五的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