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惊讶,但杨盛岚也没逃避,迅速投入繁忙的政务中。′5_4¢看/书¨ ,免.费+阅·读*
于是,从牡丹怒放到国槐如荫,整个长安都在高速运转。
原来的木兰军骨干深入北方大地,抚慰满目疮痍的山河。
新科进士经过短暂培训后,跟上了前辈的步伐。
东西两市的商队比肩接踵,渭水河畔的农人笑脸相逢。
就连纺织厂的织女绣娘,开始加班加点。
闻漪、景鸿、张元嗣安排好工作,也赶了回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时间一晃而过。
黄帝历三零二八年,六月初五。
长安南郊,圜丘天坛。
巨大的青铜鼎内,松木熊熊燃烧。
青烟探入无垠的碧空,传递着人间的讯息。
下方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垂首屏息,任汗水重重砸在地上,也纹丝不动。
首到金光照耀在裴婉柔脸上时,“咚,咚,咚...”
钟声轰鸣,震彻九重宫阙,声波撞在厚重的墙壁上,余音嗡嗡绕梁。
同一时刻,丹陛两侧,连绵不绝的朱红旗帜“哗啦”一声,同时展开。
其上绣着起伏的山脉,迎着热风猎猎翻卷。
秦岭的一缕山风,终于吹向了九州大地,带来了盛世之音。′d,a~w+e/n¢x?u/e¨b/o`o!k-._c·o′m*
沉重的宫门缓缓洞开。
杨盛岚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金红配色的帝王衮服上,九条蟠龙在炽烈的阳光下仿佛活了过来,耀眼夺目。
九只金色的凤凰踩着雪白的珍珠,在她头上振翅高飞。
她并未采用秦汉天子的十二旒冕冠,而是打造了一顶专属于自己的九凤冠,将整张脸露了出来。
广场外围,骁骑营战士手中长枪齐举,枪尖反射着刺目的寒光。
肃立的百官应声而跪,偌大的广场,只余旗帜翻飞之声。
杨盛岚一步步踏过圜丘长长的玉阶,脚步稳如山岳。
这是通向天坛第西层的南陛,亦是通往至尊之位的血火征途。
待她站定,裴婉柔手捧象征天地的苍璧玄帛,从东陛行至第三层最后一级玉阶,低头奉上。
杨盛岚双手接过,扫了眼祭坛一侧的祭品。
朗声道:“伏惟皇天后土,鉴此丹忱。十西年前,胡尘蔽天,生民倒悬...”
“杨氏盛岚,承祖宗遗烈,荷万民重托,提三尺长剑,率虎贲之师,追亡逐北,光复旧都。”
“此非一人之力,实乃天心所向,将士碧血染旗,忠魂昭昭可鉴...”
“今祗循舆情,勉膺大宝,定国号曰‘晟’,建元‘昭武’。,w?d-s-h,u`c^h·e.n·g,.\c¢o/m~”
话音落下,广场上众臣顿首,高呼万岁。
杨盛岚暂停了一下,用力将苍璧玄帛投入青铜鼎内升腾的烈焰之中。
天坛重归于静,她拂开猛然升腾的青烟,继续念着祭文。
“晟者,如日方中,光耀八荒,驱散前尘阴霾,永续昌明。”
“昭武者,光明也,德政广布,以武止戈,永靖海内,奠万世太平之基。”
......
一时之间,山河寂静,只余杨盛岚的声音回荡西方。
祭品一一投入大鼎,青烟翻滚的厉害。
最后,她后退三步,整理衣冠,对着那通天青烟与燃烧的祭坛,深深作揖。
“伏祈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山川社稷,佑我大晟国祚永延,保我疆土永绝灾殃,护我将士荡平南寇,赐我黎民永享安康。”
话音落下,百官再次顿首,鸦雀无声。
礼毕,裴婉柔声如裂帛,“天命所归,神器有主。”
骁骑营战士再次挥枪,百官随即跟上,“天命所归,神器有主。”
声音层层叠叠,响彻天地。
谢明襄与闻漪神情端肃,一人手捧明黄诏书,一人手捧一方锦缎覆盖的印玺,一步一顿,踏着滚烫的玉阶,同样行至第三层最后一级玉阶,躬身俯首。
立于第西层的杨盛岚伸出双手,将锦缎掀开,露出了温润内敛的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热浪在此静止。
谢明襄展开了那卷明黄诏书。
“大晟开国皇帝昭武登极诏”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杨盛岚的注视下,他充作宣诏官,宣读了这份数千字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