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从普通女大到开国女帝 > 第139章 十个人拉十一个群

第139章 十个人拉十一个群

至此,两军都踏上了兖州的地界。~e~z?k/s,w·.?n~e^t*

风闻司开始发力,将之前的告兖州受苦同胞书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沿着两大水系附近的村落开始传唱。

杨盛岚信守承诺,对于最先配合的那部分“伪兵”,让他们吃了一顿饱的,少数拿到敌军人头的,更是尝到了肉味。

不过腾族本就不信任他们,没有兵甲,除了最开始偷袭的那部分,这种幸运儿并不多。

至于主动投降但没立功的,都交给了濮阳郡守,要么选择服徭役,要么选择戴罪立功,去帮风闻司传童谣。

哪怕腾族一首宣传她杀降,但现在“伪兵”活的好好的,证实了她只是杀异族,汉民只要服从管理,就不会有事。

于是,兖州之地很快唱起了各种童谣。

有针对普通民众的,“寒山军,分田地,从此不再做奴隶...”

有针对“伪兵”的,“解盔缨,夜三更,杀了蛮人换功勋...”

有宣传关中生活的,“秦川寒刃逐狼烟,凤凰落长安,关中日子赛蜜甜,麦子堆成山...”

总而言之,五花八门童谣撒下去,同时伴随着各种神秘传说,核心思想就是吸引当地汉民主动归附。

此前卫凌和谢明襄提出的天命之说也登上了舞台。·w-e.n·x~u\e!t¨x?t-.*c`o\m.

或许有部分作恶多端的要一条道走到黑,但大部分还是不愿意为异族做伥的。

能站着做人,为什么要跪下当狗?

更何况,中原沦丧的时间并不长,远不足以“汉儿尽作胡儿语”。

风闻司炮制出来的童谣效果相当不错。

百姓自发带路,想要戴罪立功的也越来越多。

兖州的腾族很快被切割成零散的孤军。

在这种情况下,杨盛岚继续沿用上等马打下等马的思路,难啃的大城先让“伪兵”围起来,她带着大军扫荡小城。

水师安排好渡口后,也有样学样。

等到秋收之时,兖州境内最后一支腾族被围在了泰山。

尽管他们更擅长水战,但穷途末路之下,泰山这等易守难攻的地方,自然是不二之选。

望着巍峨的五岳之尊,杨盛岚停下了进攻的步伐。

“传令,我军退至安全距离,深挖壕堑,弓箭手轮番值守,任何敢于下山觅食取水之敌,就地格杀。”

南天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八盘山道狭窄,敌军居高临下,檑木滚石可就地取材。

强行攻山,难如登天。,x`x!k~a!n_s`h?u^w?u\.-c*o`m+

可是,泰山固然是险地,也是绝地。

这里地形所限,基本上没什么田地耕种。

水源也算不上充足,只有天池和石隙渗流。

这些人又是被迫上山的,带的粮食支撑不了多久。

哪怕他们能吃草根啃树皮,再过一段时间,天气一冷,泰山上风刀霜剑,也得冻死一大片。

完全没必要硬拼。

下山的通道就那么多,除了正规军驻守各个路口,杨盛岚又发动群众力量,监视外围动向。

泰山如今可没被开发成景区,想从野路下山,和九死一生差不多。

想来不会有太多幸运儿跑下来。

于是,杨盛岚暂时留下在了泰山脚下。

这期间,收到开战消息的裴婉柔紧急抽调了一批人手,前来处理兖州民生庶务。

杨盛岚还没打完,那边己经到了东都,如今都进了兖州。

杨盛岚让水师配合她们,维护治安、招募乡贤、宣传律令...

战后恢复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没过几日,邓影来汇报了三个消息。

一是那些童谣己经传去了青州,正在往淮河流域传。

二是沈沧沅和卫凌合力,水淹樊城,将楚侯赶去了汉江以南。

樊城是襄阳的北岸屏障,二者跨江互守,樊城被夺,楚侯孤悬南岸,基本失去了北上的可能。

三是谢氏五房送来了一批匠人,说是给她的寿礼,目前被安排到了东都。

杨盛岚顿时好奇心大起。

谢氏作为顶级世家,手里的匠人自然很是不俗,加上她前段时间才发了招工令,这份寿礼还是很有诚意的。

但明确说了是五房送来的。

显然,谢氏内部现在并未达成统一意见,甚至争议很大。

果然,邓影稍作犹豫,又补充了一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