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襄幽幽道:“看来还是裴大人这个萧何比较得用,谢某人只能做个刻碑师傅了。”
杨盛岚顿时失笑,“这是哪里话,婉柔和闻漪不在现场,却也不能忽略,提一句而己,北宫这么大,容得下你们所有人。”
北宫作为前朝的政治中心,除了太极殿,还有一系列宫殿群,宽敞的很。
谢明襄迅速略过这个话题,正色道:“属下想说的还是科举之事。”
“按照主公的意思,今年秋季地方郡县组织统一考试,明年春季部分优秀学子去长安考试,如今时间己经很紧张了,调闻司长回来?”
杨盛岚有些惊讶,“蜀中的学堂这么快就落实了?”
见他摇头否认,便道:“这事不能半途而废,文晦能者多劳,今年先由你统筹。”
谢明襄顿了顿,“主公手下的文臣还是太少了些。”
这话确实没错。
杨盛岚顿时有些头疼。
寒山军由山匪发展而来,最开始认字的都不多,文臣底子太差了。
现在地盘越来越大,即使木兰军这些年也涌现出了不少人才,依然不够用。
这个问题己是迫在眉睫。
“说的对,所以这次科举才要出动你这位中书令,明年开春,我也会回长安。”
除了科考,明年段云舟也应该从西域回来了,丝路建设要走的更快一些才好。
思及此,杨盛岚又道:“今年的科举,要多招一些经济方面的人才,确切的说,是擅长富国之道和富民之道的。”
“如果考生中没有,那就向南方发布招贤令,再令风闻司在南方的人手调查一下,实在没人来,就去绑一个。”
这个时代还没有经济学的概念,但谢明襄显然理解了她的意思。
“可以从《管子》中出一些题,至于策论,也可以考一考通商事宜。”
《管子》提出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念,主张重农兴商、富国强兵,比较符合杨盛岚如今的行为。
果然,杨盛岚连连点头,“没错,不求找个完整版的管仲,三分之一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