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少,除了对应的粮食布匹,我会额外再给你们一份。”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研究出更多让生活更方便的工具。”
青史留名太过缥缈,还是物质奖励更能打动人心。
杨盛岚话音落下,满院子的匠人都高兴了起来。
“君侯放心,小的一定日夜不停的琢磨这事。”
“是极是极。”
杨盛岚倒也不是纯粹画大饼,两次战役缴获了不少物资。
一回未央宫,她就从中挑选了一些河西之地的珠宝,让姜霓送了过去。
技术问题解决后,就是训练印刷工,准备大批量印刷典籍。
为此,她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部门,置于国子监体系中。
谢明襄又主动提出,愿意赠她一些藏书。
他的个人收藏自然是比不上长乐宫里的,但杨盛岚还是很高兴。
“文晦真是高风亮节,心怀大义,这是我从歧人那边寻到的宝刀,就赠与文晦赏玩。”
谢明襄道了声谢,又提起长安藏书楼的进程。
“按照主公的意思,将城南的前汉辟雍重修了一遍,春耕前应该能完工。届时,各类典籍应该也印制好了。”
杨盛岚点了点头,“差不多。对了,记得让人给书籍编个号,按照顺序分门别类的存放,越精细越好。以后找书时也方便些。”
谢明襄领命而去。
两人讨论过的辟雍,曾是西汉天子讲学的地方,战乱后己只剩下断壁残垣,但那块地方不错。
如今又焕然一新,路过的长安百姓都要议论几句。
“听说这里要建一座藏书楼,这个不应该建在宫里吗?”
“怎么可能,书籍多么珍贵,我猜是给那些贵人修的宅子。”
“什么贵人,我外甥来做过工,这里就是藏书楼,以后会开放给所有人看。”
“真的假的,不怕别人偷抢?”
“你吃了熊心豹子胆?忘了去年底街上有多少尸骨?”
杨盛岚自然不会天真的认为,借书的人都会珍惜书籍。
除了在南城驻军,也制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
十倍赔偿那都是最基本的,还得根据情节轻重受罚,再拉入永久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