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权臣升职记 > 第43章完结

第43章完结

相比之下,和聪明人谈话怎么都方便的多。-d^a¢n!g`k_a′n~s-h\u^.`c¢o?m`

若是连这点都想不清楚,他也不可能活着从长安回来。

冉栗是太子少傅,在京中见过太多的阴谋诡计了,他能些许的猜到胡初蘅的手笔,但是抓不住把柄。

初蘅设计让自己代管书院,有一定的报复心理,但是此时为的不是江州一遇,从林氏之前的三答里,能看得出来有人献策。

胡初瑛等人都没有这个实力,能够诱导林氏说起节度使的问题而不自知,这功力就能看出来此女真正计划的是什么。

人是有下意识的,说法办事或多或少会带出来点个人的特色。

林氏之前一番话的逻辑并不是林氏自己的,而这个人真正的计划,细思深恐。

自太宗皇帝立节度使,放地方军权,节度使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就是当日承天女帝,也未能成功的实现将地方军权转化到了两京,只不过如今两京的军队势力够强,地方官员也够忠心,才维持着一个相安无事的局面。

若是这相安无事一旦打破……

太子年轻气盛,皇帝虽然不理事,但是心中沟壑自成,两者之间本就有矛盾,只要太子对节度使下手,节度使抗旨,皇帝自然从善如流……

而这个计划精妙之处在于,李家的人不少,皇帝儿子多,地方的官员忠心仍在,实在不行西北东北的精锐军队还可以评判,加上还有一个出逃的安平,到时候随便迎哪个回来拨乱反正,都不会形成局势的大乱。·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

一切水到渠成。

胡初蘅的计划根本不在江州,她要的不是书院,而是一个能够堂而皇之在东都长安登堂入室的一个借口。

冉栗自己也是想了许久,才估摸出来这么一个大致的方向。

就算是让胡初蘅做代管,她也要想办法统一江州书院的舆论,最后弄出来不得不为之的局势,但是这样,能让他们统一口径的唯一方法,便是胁迫,想来他们这些先生的把柄,估计也都落入到了胡初蘅的手里。

就像她来了江州三年,就将胡家的一切都摸了个清楚,若是在书院呆上几年,更不知道会怎么样了。!0?0`暁_说~王* _最?鑫.蟑,踕¨更*芯?快.

到时候,恐怕他们的嘴,都得长着同一条舌头了。

冉栗觉得,既然如此还不如就做这个人情,还顺便的把胡初蘅给打发去了东都,这样胡初蘅不管是投桃报李,还是分身无术,整个江州书院都只能是先生管理。

一箭双雕。

想到这里,冉栗不由得微微一叹,这个小娘子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即便是你后来已经想明白了,却没有第二条路走了,而且想明白后,不仅仅要按照她的计划来,而且事情发展的还要比她的保底计划更好。

比如他没想通,他会设局让胡初蘅代管书院,想通前后关节,却要推举胡初蘅出任国子监祭酒。

总而言之都是立于不败之地。

冉栗有几分不寒而栗。

到底是姚昭媛的女儿,心思缜密程度不下其母。

#

此时胡家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管到底是谁出掌书院了。

“你说什么?”周氏的声音已经是压制不住的高扬,尾音拖得极高,引来林氏和冉广袖两个人疑问的目光。

周氏挤出来一个微笑,“没事,当真是无事。”

她表面上装的极好,实际上心里已经没了章程。看林氏两人去看船,便连忙和令夏说道,“到底怎么回事,你一一给我说来。”

令夏上气不接下气,“从长安来的按察使,是监察司的统领,现下杜按察使已经径直去了节度使府,相传和胡节度使大吵一架,两个人差点就动了手,杜按察使走的时候,成是不乐意了,而且好像是往布政使那里去了。”

周氏心里觉得不好。

“为了什么,可是打探清楚了?”

令夏叹了口气,道:“是因为二娘子一家,二娘子的事情本来没有人知道,但是不知为何二娘子一家突然上门去跟人家韦家对峙去了,威胁人家什么都不许说出来,结果人家礼部左侍郎回家探亲,被礼部左侍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