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缝纫机上的等差数列
晨雾如未滤净的棉絮,缠绕着晒谷场边的老槐树,连树杈间的鸟窝都变得毛茸茸的。+k\k^x′s?w~.-o/r?g\孙玺儿趴在缝纫机的铸铁台面上,鼻尖几乎触到作业本,墨水瓶里的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奶奶踩着缝纫机踏板,\"咯噔咯噔\"的节奏与窗外麻雀啄食玉米粒的频率奇妙吻合,在她耳中幻化成等差数列的公差跳动——嗒嗒两声是加2,嗒一声是加1,仿佛数学公式具象成了可触摸的韵律。
\"奶奶,您看这补丁!\"孙玺儿突然用铅笔尖戳了戳奶奶手中的蓝布衫,针脚在晨光中闪烁如银线,\"第一行3针,第二行5针,第三行7针......每多一行就多2针,这就是《九章算术》里说的等差数列呀!\"
\"哟,这还有学问呢?\"奶奶眯着眼睛穿针,线头在阳光下晃成金丝,\"我只当补丁得一层叠一层缝,不然经不住磨。\"
\"就像爷爷编竹筐,\"孙玺儿在本子上刷刷画公式,\"每圈竹篾比前一圈多绕两圈,筐底才稳当。数学里叫'公差',就是每次增加的数!\"
\"孙玺儿!数学疯子!出来玩跳格子!\"周冬冬的脑袋从矮墙后探出来,竹竿敲在围墙上发出\"梆梆\"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他的头发上沾着草垛里的干草,裤脚还别着半根烤红薯,\"再不出门,我把你家的南瓜藤都编成算盘!\"
晒谷场上,青石板被露水浸得发亮。+齐,盛+小·说-网+ ?首.发\两人用粉笔在地上画九宫格,孙玺儿想起老师讲过的\"洛书九宫图\",便用炭块在每个格子标上数字。\"从15跳到7,得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口诀转!\"她单脚点地,在\"4-9-2-7\"的路径上跳跃,裙摆扫过地面,惊起几只蚂蚁。
\"啥肩啥足的?\"周冬冬挠着后脑勺,裤兜里的玻璃珠掉出两颗,\"我只知道跳错要学狗叫!\"
\"看好了!\"孙玺儿在\"3-5-7\"的斜线上站稳,\"横、竖、斜相加都是15,这叫幻方!就像把1到9的数字排成队伍,谁都不重复,谁都不少斤两。\"
10月12日 菜园里的几何课
寒露节气的清晨,萝卜缨上的霜花像撒了把碎钻,在阳光下晶晶发亮。孙玺儿蹲在菜畦边,手里握着爷爷的旱烟杆当尺子,在松软的黑土上量出20厘米的行距。\"爷爷,菠菜种子要按三角形种,每株间隔15厘米,这样能多晒1\/6的太阳!\"
\"我的小祖宗,\"爷爷笑得直咳嗽,烟斗里的烟灰簌簌落在菜苗上,\"种了三十年菠菜,头回听说要给菜苗算太阳份儿!\"
\"这是几何里的'密铺原理'!\"孙玺儿用小铲子挖了个浅坑,放进三粒种子,\"就像您砌墙时把砖头斜着摆,既省材料又结实,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呢!\"
午后暴雨突袭,豆大的雨点砸在屋檐上,发出炒豆子般的声响。+8`6*z?h_o′n¨g·.-c!o*m,祖孙三人缩在屋檐下的竹椅上,脚边的陶盆里堆满青毛豆。孙玺儿将豆荚五颗一组摆成整齐的方阵,嫩绿色的豆荚在水中浮沉,像一列等待检阅的小士兵。\"奶奶,跟我念: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西屋突然传来刘家婶子的骂声:\"你个赔钱货!掰着手指头也算不出7+8,将来咋给你哥攒彩礼?\"尖锐的嗓音刺破雨声,惊得屋檐下的燕子扑棱棱飞起来。
奶奶沉默着往孙玺儿手里塞了颗冰糖,糖纸在雨声中发出清脆的\"沙沙\"声。冰糖在舌尖化开,甜丝丝的,混着远处飘来的炊烟味。孙玺儿望着陶盆里的毛豆方阵,突然指着第五组豆子:\"奶奶您看,五五二十五,这样数比一颗一颗数快十倍呢!\"
10月13日 教室里的粟米算
数学课上,李老师抱着青花罐走进教室,罐口还沾着去年的粟米残渣。\"今天学20以内进位加法,\"老师揭开罐盖,金黄的粟米沙沙作响,\"每人抓一把,数清单双数的,奖励算盘珠一颗!\"
陈大壮立刻把整个手掌塞进罐里,被老师用戒尺敲了手背:\"抓多抓少凭本事,偷摸可算不出真学问!\"
孙玺儿分到和刘小芳一组。小芳穿着打满补丁的红棉袄,袖口磨得发亮,伸手抓粟米时指尖微微发抖。\"别怕,\"孙玺儿轻轻把陶碗推过去,\"你数单数,我数双数,咱们比陈大壮他们快一倍!\"
\"可、可我......\"小芳低头盯着碗里的粟米,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黑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