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九章算术在2002 > 第38章 谷堆与算珠(2008年秋·白露后)

第38章 谷堆与算珠(2008年秋·白露后)

9月9日 晨读课上的数学雨

白露后的细雨裹着桂花香渗进教室,铁皮窗檐敲出连绵的鼓点。?精e2武×小?¥e说?1网ˉ|` 2?)已@′e发|De布1+ˉ最?新|`?章¤[?节_&孙玺儿把课本竖在课桌上,目光穿透《语文》第14课《要下雨了》的插图,盯着檐角水珠下坠的轨迹。雨滴在玻璃上拖出的弧线,与地窖青铜筹刻痕的抛物线弧度竟出奇相似。

“要——下——雨——了——”同学们拖着长音朗读,声线被雨声泡得绵软。周冬冬突然“哎呀”叫出声,他的塑料铅笔盒里积了半指深的水,浮着的橡皮擦像条翻肚皮的鱼。孙玺儿立刻掏出奶奶缝的粗布帕子,三两下折成等腰三角形垫在窗台凹槽,水流瞬间分作两股,沿着布面经纬线精准汇入走廊排水沟。

“这是《九章》里的衰分术!”她指着布帕边缘的补丁,针脚细密如算筹排列,“奶奶补衣服时说过,分水要和分线头一样匀称。”刘家双胞胎挤过来,姐姐刘梅的麻花辫扫过作业本:“那雨珠落地时间也能算?”孙玺儿摸出衣兜里的算盘珠,在掌心滚出清脆声响:“如果窗台高2.3米,忽略空气阻力,根据h = ?gt2...”话没说完,陈大壮突然起身撞翻墨水瓶,靛蓝墨水在地面漫开,竟晕染成斐波那契螺旋的形状。

教室后排传来抽气声,孙玺儿却蹲下身,用粉笔在墨水边缘丈量:“看!第三圈半径正好是第一圈的1.618倍。?£精+武¢{小±|1说2网`e ?最a¥新.×章a节:更\新/?¢快;.”她的鼻尖沾着墨点,像颗跳动的小数点。语文老师轻咳一声:“孙玺儿,下课把‘雨’字抄二十遍——用你算半径的认真劲儿。”

周冬冬凑过来小声问:“那墨水会渗进地里吗?”孙玺儿盯着墨水边缘与砖缝的夹角:“会的,但渗速和土壤含水率有关...”她的话被上课铃切断,而墨水螺旋的中心,正巧盖住砖缝里一粒发芽的玉米粒。

9月9日 书法课上的黄金田字格

下午第二节书法课,毛笔蘸墨的沙沙声混着窗外雨停后的蝉鸣。语文老师在黑板写下“春、夏、秋、冬”,粉笔灰簌簌落在“夏”字的撇捺间。陈大壮把宣纸揉成团又展开,哭丧着脸:“这字总像散架的稻草人!”

孙玺儿挪过板凳,铅笔在田字格划出辅助线:“横是奶奶缝纫机的针脚,间距0.8厘米;竖是南瓜藤架,倾斜15度。”她的笔尖停在撇捺交汇处,“这里要落在黄金分割点,就像谷堆的完美弧度。”

操场突然传来运沙车的轰鸣,车轮碾过积水的涟漪荡进教室。孙玺儿抓起周冬冬的算盘,黄杨木算珠在指尖翻飞如蝶:“沙坑长5米、宽3米、深0.2米,每粒沙直径0.5毫米...”当最后一颗算珠归位,她抬头时眼里闪着光:“1.23亿颗!比银河里的星星还多!”

窗外的沙堆在夕阳下泛着碎金,周冬冬突然指着沙粒喊:“快看!它们堆成了谷堆的形状!”孙玺儿瞳孔骤缩——那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与地窖青铜筹记载的“委粟术”公式严丝合缝。!鸿-特?小¢说_网¢ ~更/新′最.全*此时隔壁班传来音乐课的笛声,音符撞在沙堆上,竟震落几粒排成等差数列的沙粒。

陈大壮抓起一把沙子:“那用这些能摆《九章》里的方阵吗?”孙玺儿没回答,却用树枝在沙坑画出“方程术”图例,沙粒沿着线条自动聚集成规整的矩阵,引来几只蚂蚁沿着算筹纹路爬行。

9月10日 教师节的便签算术

清晨路过二年级教室,彩纸剪裁声像春蚕啃叶。孙玺儿望见邻班窗台上玻璃瓶插满野雏菊,皱纹纸扎的康乃馨堆成小山。“李老师收了37朵花!”周冬冬扒着窗台羡慕道。陈大壮踢着石子嘟囔:“咱啥都没准备...”

午休铃响后,教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算盘珠滚动声。孙玺儿翻出算术本内页,裁纸刀划过纸面:“全班32人,每张三等分,刚好省出两张给食堂阿姨。”刘家双胞胎用算盘珠在便签压出圆点,刘梅咬着铅笔头:“写啥好?”

“就写...”孙玺儿的笔尖悬在“老师”二字上方,“像算珠,教会我们拨清生活的账。”周冬冬突然打翻墨砚,墨汁在便签洇开,却意外晕出类似青铜筹的云纹。

放学铃响时,32张便签叠成歪斜的塔。当同学们攥着纸片涌进办公室,孙玺儿发现王老师袖口沾着蓝墨水——和三天前帮她修钢笔时的痕迹一模一样。夕阳穿过便签上的算盘珠压痕,在地面投出细碎光斑,像撒了一地未完成的算式。

王老师展开一张便签,上面画着歪扭的算盘,批注栏写着:“老师的话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