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致同学们:
“曾有一位旅行者在游览杭州西湖后写过一首打油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功夫。
如果你在读了前面那些文字后,对于物理的博大精深及影响之巨仍然将信将疑,那也没有关系,还是先学下去吧,或许有一天,你会拍打着的科教书说:‘编者还欠费功夫。’”】
「太经典了这段文字。」
「不知读了多少遍,每每读之,为之动容。」
「我猜写出这段话的人是一个很可爱的小老头,给人一种亲切和善谦逊而又严谨的感觉。」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西汉。
“哈哈,有趣有趣,看来这编书的作者是在希望后生可畏呢。”
“正如我大汉的皇帝就是如此啊,哈哈哈。”
刘邦望着天幕上的评论,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那些汉朝皇帝们
他这人虽然处事办事洒脱,但对自己的子孙后代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担忧的,而在。通过天幕了解到了自己的后世,皇帝都出了不少百帝之诗之后,他甚是欣慰。
这或许就正好如孔子所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在摩尔根的精心照料下,这只果蝇临死之前抖擞精神,与一只红眼果蝇交配,把变异基因传了下来。——《生物必修二》】
「当年我在科教书上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就绷不住了,换成人类的话不就是:扶我起来,我还能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生人才!」
「它这一抖擞精神,至少推进遗传学前进了20年。」
「豌豆花的花语就是9:3:3:1。」
“?”
许多古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果蝇?交配?
只不过是配个种而己,他们干嘛这么兴奋?
还有这么多人讨论他的事迹呢?
难道说这果蝇对未来有什么非常深刻的影响?
嗯,应该是了,这果蝇配种的知识虽然有很多他们都听不懂。但既然能够记载在他们的科教书中,就必然意味着这是对他们极其重要的科学知识!
还是赶紧记录下来比较好。
“豌豆花的花语就是9:3:3:1。”
「摩尔根的研究都是基于孟德尔的,孟德尔才是真正的天才。生物书就是因为他的关系才从文科变成了理科,从此之后豌豆花的花语就是9:3:3:1。」
「“豌豆不语,只是一味杂交。”
“果蝇不语,只是抖擞精神。·8*1*y.u.e`s+h~u¢.\c?o,m-”
“合子致死,纯合致死,双隐性致死,单隐性致死。”
“有病夫妇生下的男孩和女孩,得遗传病的概率是多少?”」
「住着教会给的房子,花着教会给的工资,种着能够推翻教会的东西,主打一个忘本。」
「一个神职人员用几个破豌豆,在遗传学还不存在的时候总结出了遗传规律,开没开挂你首接说嘛。」
「孟德尔:“我曾经见过很多天才,但他们都叫我天花板。”」
「生物必修二里还记载了另外一句:“在伟大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表研究成果的那一年,摩尔根出生了,时间的巧合就足以令人浮想联翩。”」
大明。
“豌豆不语,只是一味杂交。”
“杂交……”
朱元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杂交”这个词在他们时代可不是什么好词,经常会让人联想到寡妇偷情而生下来的杂种。
但在后世,这貌似己经变成了一种专门针对作物种植的词汇。
好比那个能够亩产数千斤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顾名思义是不是就是通过一代代的品种杂交,取长补短不断配种,从而种植出来的新型水稻呢?
可是杂交水稻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杂交的?
他们会交配吗?
果蝇杂交他还能理解,毕竟那都是分有公母的。
可是水稻之间难道也有公母之分?
想要完成杂交就必须从一株水稻里面偷个汉子过来,跟另外一株偷情?
朱元璋不确定是不是。
不过不管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