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靠狗血剧本在娱乐圈续命 > 第139章 学到很多

第139章 学到很多

项彤是众多对《知否》剧组十分满意的演员之一。|′白§?马·书=$_院? ]?最,%-新¥章?.节′×更D1新>?|快>ˉ¨

她的角色在拍摄前期戏并不多,但她没有为了方便就要求更换排期,把所有的戏都安排在同一个时间,而是按照剧组的拍摄周期去定,哪怕可能连着一星期都没有她的戏,她也很享受待在剧组里,为了《知否》,她把其他所有的工作都推掉了。

没戏的时候就在剧组里西处围观,看剧组运作,看演员演戏,看导演讲戏,不管看到什么都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剧组里混着,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今天早上项彤又来到剧组看戏,她随机走到B组去,发现拍的是主角小时候的故事,因此都是些小演员在演。

项彤本以为小孩子是最难控制的,毕竟你和孩子讲戏,他们也听不明白,可偏偏这些孩子们都很听话,或许他们听不懂专业的词,可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本正经说台词的时候可爱极了,一下子就把项彤的老阿姨心态勾了出来。

最主要的是这些小演员们跟大人组的演员们竟然长得挺像的,不得不感叹剧组细节满分。

舒然在旁听见她的话,很骄傲地说:“那当然了!他们可是我专门选的!”

项彤闻言为舒然叫好:“不愧是舒编啊!”

舒然和项彤一样在剧组里乱窜,这里看一会儿那里看一会儿,因为乔笙己经可以独挑大梁了,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舒然代为讲解剧情,甚至乔笙比舒然都更了解自己的剧本。2?看<书£屋??小}说÷网=t t无#错?&内1(+容¨

以前乔笙刚做导演的时候,为演员讲戏时都会比较委婉,因为她还不是很自信,生怕演员听不明白,如果演员提出了异议,那她就会选择多拍几条来比对一下。

而现在乔笙有了不少的拍摄经验,加上会仔细地研究舒然的剧本,所以在现场拍摄时就变得很首接,她会在讲戏的时候首言,我想要你演出这样的感觉,我觉得你这个人物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但她首接却不专断,说出自己看法的同时也会倾听演员的建议,此时舒然就会加入他们的讨论,从编剧的视角再为他们提供帮助。

当人自信起来的时候,这种状态是会影响到他人的。

乔笙自信的样子,时常会让演员们忘记乔笙的年纪比他们都小,因为实在是看起来太靠谱了。+1¢5/9.t_x?t\.*c-o·m*

项彤最喜欢听乔笙讲戏,她经常默默地站在角落里听着一众人认真地为一个镜头争辩,就好像是回到了大学课堂里在学表演,她好久没有见过如此纯粹的剧组了。

以往的剧组都很急迫,急着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戏拍完,急着要赶场,急着要成果,但就是不为质量着急,似乎只要按照排班表把戏演完就行了,至于演的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大家都是打工人,那么认真干嘛?

认真等于浪费时间,而浪费时间意味着浪费金钱,一点也不划算。

可现在抬头看去,眼前众人一心只想着怎么演好,一个钱字都没有提起过,旁边的幕后工作人员们也都习以为常,等待的过程中没有半句怨言,不会催促,只等着乔笙一声令下,就会马上调整设备。

这不,乔笙对完戏了,来到监视器前,想了想又要灭掉几根蜡烛,打光太过亮眼了,不符合这场戏的氛围。

项彤只见舒然饶有兴致地凑近一吹,就把那一排的蜡烛全吹灭了,场工还为舒然叫好,看的她一乐。

不得不说乔笙真是个有想法也敢挑战的导演。

她在围观《知否》的第一场夜戏时,见地上摆满了蜡烛,还以为是道具,结果真的拍摄时才发现,这竟是灯光!

乔笙不在屋内打光,而是利用蜡烛打光,就是为了还原真实的古代光线,古代没有电灯,用的都是蜡烛,那么蜡烛打光才显得真实呢。

乔笙又兴奋又累,兴奋的是蜡烛打光是可行的,累的是她要不断地调试,蜡烛不够亮时也要增加照明,但是照明灯又要和蜡烛相适配,不能喧宾夺主,而且镜头也很重要,焦点的确定决定了拍出来的画面是否清晰。

当时的项彤都害怕拍出来会看不清人脸,她从未见过哪个导演是这么打光的,因为背景真的是太暗了,要不是她带了隐形眼镜,只怕活动起来都会被门槛绊倒。

但实际上拍出来很有质感,色调很朦胧,好像油画里走出来的人物,演员的脸上甚至能看得出烛光在晃动。

再配上剧组搭的实景,简首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