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成大周女首富:我在古代搞工业 > 第103章 新的姜家

第103章 新的姜家

安县,城东郊外。\x.i?a*o+s·h~u_o¢h·o/u_.`c^o?m-

夏日的晴空高远澄澈,阳光泼洒在安县城东一片新开辟的广袤土地上。

这里己不再是荒郊野地,一道两人高的青砖围墙圈起了足足二百亩的区域,厚重的大门上悬着黑底金字的匾额——“姜坊”。

围墙内,是一派热火朝天、迥异于传统农耕作坊的宏大景象。

这里是第一次酒水移交后定下的计划,并且在一个月前己经开工建设。

终于在姜岁寒回到安县之前竣工完成。

姜岁寒站在新落成的三层主事楼顶层露台,凭栏远眺。

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窄袖细布衣裙,乌发简单束起,几缕碎发被秋风拂过清瘦了些许却更显轮廓分明的脸颊。

南方的风霜在她眼底沉淀下更深的沉静,此刻望着眼前初具规模的“工业区”,那沉静中才燃起灼灼的光。

脚下是核心的“百工坊”。

巨大的砖石厂房排列整齐,如同沉默的巨兽。

最东边是“制皂坊”。

滚滚白气从高大的蒸煮间顶棚的通气管中喷涌而出,浓郁的皂角混合着油脂的独特气味弥漫开来,数十名统一着靛蓝短褂、头戴布帽的女工,在敞亮的工坊内穿梭,将凝固切割好的淡黄色肥皂块放入木格晾晒。`s,w¨k~x¨s_w/.,c~o^m¨

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肥皂在秋阳下反射着温润的光泽,空气中飘散着洁净的清香。

紧邻的是“香露坊”。

这里的气味更加馥郁迷人,混合着各色鲜花蒸馏后的精华气息。

巨大的铜质蒸馏器阵列在特制的砖灶上,下方炉火熊熊。

穿着同样工装的女工们,正小心地将采集来的新鲜桂花、野菊,甚至一些南方运来的茉莉花蕾投入蒸馏釜中。

冷凝管末端,晶莹剔透、饱含香气的花露水一滴滴落入细颈陶瓷瓶中。

另一侧,有经验的老师傅正带着学徒,按照姜岁寒提供的配方,将不同香型的花露水进行勾兑,调制出层次更丰富的“香水”。

而占据姜坊近西分之一面积的,则是规模最为庞大、景象也最为“粗犷”的“硝石场”。

这里是真正的“点土成金”之地!

靠近围墙一侧,是堆积如山的原料区——从安县及周边三县疯狂收购来的“墙霜”(硝土),如同灰白色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阳光下泛着碱性的微光。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土腥与硝石特有的微涩气味。

原料区之后,是“粉碎研磨区”。

巨大的石碾在骡马的拉动下隆隆作响,将结块的墙霜碾成粉末。/优?品′小¢说.网_ \更?新?最*全·

飞扬的粉尘被简易的水雾装置勉强压制。

粗磨后的硝土粉被送入“溶解过滤区”,一排排巨大的木桶盛满井水,工人奋力搅拌,溶解出硝土中的硝酸盐成分。

浑浊的溶液通过多层粗麻布过滤,流入沉淀池。

最关键的“结晶车间”则是一排排巨大的浅池。

经过反复溶解、过滤、沉淀提纯后的硝土溶液,被引入这些浅池中,借助炽烈的阳光进行自然蒸发结晶。

池底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晶莹剔透的白色硝石晶体,在阳光下闪烁着冰棱般的光芒。

工人们穿着用桐油、麻布和特制胶泥制成厚底胶靴,手持特制的木耙,小心地将析出的硝石晶体刮拢收集。

“小姐,您看!”

徐天指着硝石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手中捧着的账册几乎拿不稳。

“这一个月,我们自己的收购队加上二十六家经销商发动的人手,收来的墙霜,足足堆满了五个大仓!”

“按您教的法子提纯,如今结晶池里出来的硝石,纯度极高!老奴估算了一下,待到入夏之前,我们囤下的硝石,莫说安县、东临府,便是供应半个江南的用冰,也绰绰有余!”

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盛夏里滚滚而来的银山。

姜岁寒的目光扫过那一片片在阳光下闪耀的硝石结晶池,如同看着一片冻结的银湖。

她点了点头,声音平静却带着掌控全局的力量:“还不够。徐伯,传令下去,硝石收购价,再提半成!范围扩大到邻近五府!告诉那些经销商,谁收得多、收得快,谁家明年‘寒潭香’的夏日冰镇特供配额,就优先满足!”

“是!老奴明白!”徐天精神一振,立刻应道。

占据最大面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