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旗舰、护航舰、运输舰的型号、位置、防空炮位置…一个都别漏!” 陈少安调整着飞行姿态,让飞机保持相对平稳,“统帅部等着这些照片下锅呢!下面那群铁棺材,就是咱们轰炸机兄弟的菜!”
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在日军舰队上空盘旋。很快,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从下方传来!几艘驱逐舰甲板上的高射炮(多为25mm或13mm)开始喷吐出橘红色的火舌,一串串曳光弹如同愤怒的萤火虫,朝着侦察机窜来!
“小鬼子反应挺快!” 陈少安猛地一推操纵杆,飞机灵巧地一个侧滑俯冲,险险避开几串近失弹,破空声尖锐刺耳。“坐稳了老王!咱们给他们跳支舞!” 他利用霍克III优秀的机动性,在并不密集的防空火网中穿梭,时而爬升,时而俯冲,时而急转,为后座的王海创造最佳的拍摄角度。
王海脸色有些发白,但双手稳如磐石,不断按下快门,将日军舰队的阵型、细节一一捕捉。胶卷在相机里飞速转动,记录着决定这支舰队命运的关键信息。
---
**第一兵工厂:短暂的喘息与新的任务**
燃烧弹生产线终于停止了轰鸣。巨大的压力容器泄压时发出悠长的嘶鸣,仿佛疲惫巨兽的叹息。流水线上,只剩下零星几个工人在清理设备,检查管路。大部分工人,包括阿玲,都首接瘫倒在车间角落相对干净的地面上,靠着冰冷的机器或墙壁,沉沉地睡去。过度透支的体力让鼾声此起彼伏。
李明远同样疲惫不堪,眼袋深重,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拿着刚刚从统帅部转来的电报,走到休息的工人中间,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力量:“兄弟们!姐妹们!醒醒!听我说!”
工人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前线…打赢了!” 李明远的声音带着激动,“咱们造的燃烧弹!立了大功!烧掉了鬼子几百条船!几千鬼子兵!滩头守住了!”
短暂的寂静后,车间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和抽泣声!有人相互拥抱,有人用力捶打着地面,阿玲苍白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泪水无声滑落。一夜的疯狂压榨,值了!
“但是!” 李明远提高了声音,压下欢呼,“战斗还没结束!统帅命令!” 他扬了扬手中的电报,“空军!我们的空军兄弟们!马上就要去轰炸鬼子的舰队!他们需要炸弹!高爆弹!穿甲弹!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欢呼声瞬间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毅的眼神。
“子弹生产线,恢复全速运转!”
“燃烧弹生产线,检修后待命!”
“高爆弹、穿甲弹生产线…所有人!” 李明远嘶哑地吼道,“给我打起精神!目标:弹药库!把我们的‘铁雨’,装满库房!让空军兄弟们,砸碎鬼子的铁棺材!”
没有多余的动员。刚刚经历了一场“熔炉”淬炼的工人们,沉默而迅速地爬起身,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走向各自的岗位。机器的轰鸣声,比昨夜少了几分疯狂,却多了几分沉稳和必胜的信念。新的“熔炉”,再次点燃。
---
**机场:秃鹫展翅**
宋卡城郊的秘密野战机场,晨曦中弥漫着航空燃油的刺鼻气味和发动机预热时的轰鸣。地勤人员如同忙碌的工蚁,在十几架涂着暹罗皇家空军标志(被临时覆盖或修改)的飞机间穿梭。
这些飞机并非最先进的型号,主要是:
* **主力:** 一批老旧的霍克75型战斗机(P-36的外贸版),被临时挂载了轻型炸弹(50kg或100kg),充当战斗轰炸机。
* **核心打击力量:** 几架经过精心维护、状态较好的**伏尔提 V-11GB 轻型轰炸机**。这种双发飞机虽然速度慢、自卫火力弱,但载弹量相对可观(最大约1吨),是当前暹罗空军能拿出的最强对舰攻击力量。
* **少量:** 几架更轻便的“鹰”式教练/攻击机,挂载小炸弹或机枪吊舱,负责骚扰和压制防空。
飞行员们聚集在简陋的简报室外,听着中队长最后的任务简报和敌情通报(基于刚刚传回的侦察照片和无线电报告)。
“目标:日军登陆舰队!锚泊状态!”
“重点目标:旗舰‘赤城丸’!最大运输舰‘富士丸’、‘山城丸’!优先打击!高爆弹、穿甲弹混合挂载!”
“防空火力:驱逐舰为主,多为小口径速射炮!威胁存在,但密度不高!轰炸机群由战斗机护航,优先压制驱逐舰防空!”
“攻击方式:低空突防!利用拂晓光线和敌舰队混乱!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