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1章 巴蜀佛寺:山水间的禅意长卷

第11章 巴蜀佛寺:山水间的禅意长卷

的烟火气完美融合的独特“气质”。

一踏入寺内,精美的壁画便牢牢吸引住我的目光。墙壁上,数百幅佛教故事和人物画像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既有传统佛教题材,又融入了大量巴蜀地方元素。其中,“西游记壁画”尤为独特,画工将吴承恩笔下的神魔故事与川剧脸谱艺术结合,孙悟空的猴脸色彩艳丽,红、黄、金三色搭配极具视觉冲击力,眉眼间透着川剧武生的英气;猪八戒的憨态中融入川剧丑角的诙谐,大腹便便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而在“药师经变图”中,琉璃世界的辉煌场景里,身着蜀锦、头戴芙蓉花的供养人,发髻样式正是当时成都贵妇流行的“高髻簪花”;画面远处的集市中,商贩们吆喝着售卖蜀绣、邛陶,茶馆里宾客满座,身着短打的茶倌正表演着长嘴壶茶艺,生动地展现了唐代成都的市井生活,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惊叹。

寺内的茶园,更是大慈寺的灵魂所在。竹椅竹桌整齐排列,茶香四溢,盖碗茶的热气在阳光下蒸腾,形成朦胧的雾气。老人们悠闲地喝着碧潭飘雪,摆着龙门阵,从家长里短聊到国际时事;年轻人拿着手机,记录下这悠闲的一刻,或与朋友拍照打卡,或直播分享这份都市中的宁静;茶倌们手持长嘴铜壶穿梭如燕,壶嘴甩出的弧线精准落入茶碗,滚烫的开水激荡起茉莉花香,同时表演着“苏秦背剑”“蛟龙探海”等精湛的茶艺招式,引得游客阵阵惊叹。到了周末,寺内还会举办书法、绘画展览,茶香与墨香交织,佛教的庄严与世俗的烟火在此完美融合,让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了一方心灵的栖居之所。

而在重庆,罗汉寺同样别具一格。这座位于闹市中的古寺,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寺门古朴厚重,仿佛是一道时空的分界线,门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轻轨列车呼啸而过;门内则是静谧祥和的佛国世界。五百罗汉堂内,五百尊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似在微笑着度化众生;有的怒目圆睁,仿佛要震慑世间的邪恶;有的手持法器,展现着佛法的威严;有的静坐冥想,沉浸在修行的境界中。每一尊罗汉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穿梭其中,寻找着与自己“有缘”的罗汉,祈求平安吉祥,别有一番趣味。在罗汉堂的一角,那尊歪戴帽子、手持破扇,玩世不恭模样的济公像,深受百姓喜爱。这种对佛教人物生动活泼的演绎,将高高在上的宗教信仰变得亲切可感。站在寺院高处远眺,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船只穿梭,汽笛长鸣,现代与古老、喧嚣与宁静在此碰撞,构成了一幅独一无二的城市画卷,让人感慨万千。,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全?

三、茶烟袅袅处:市井生活的禅意栖居

大慈寺的茶香,是巴蜀佛寺最接地气的注脚。不同于江南寺院素斋的精致、北方庙宇香火的浓烈,这里的盖碗茶氤氲着世俗的温度。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薄雾,茶客们便陆陆续续来到寺内茶园。竹椅被岁月磨得发亮,泛着温润的光泽,老茶客们熟练地将茶碗、茶盖、茶船摆好,等待茶倌斟茶。评书艺人惊堂木一拍,《西游记》里的神魔故事便与壁画上的传奇相映成趣,说到精彩处,茶客们纷纷放下茶碗,拍手叫好,惊起檐下的鸽子扑棱棱飞起。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幕,让人倍感亲切。

茶倌们手持长嘴铜壶穿梭如燕,这些铜壶长达一米有余,壶嘴细长弯曲,宛如游龙。他们行走间身姿矫健,或侧身、或弯腰、或转身,壶嘴甩出的弧线精准落入茶碗,滚烫的开水激荡起茉莉花香。“苏秦背剑”“童子拜观音”等茶艺招式信手拈来,动作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有游客好奇尝试,却因掌握不好力度与角度,水洒了满桌,引得周围人善意地哄笑,茶倌见状,笑着上前指导,一来二去,陌生人间的距离瞬间拉近。这种将宗教场所转化为生活剧场的巧思,别处佛寺鲜能见到。在杭州灵隐寺,虽游人如织,却少了这般围炉夜话的烟火;在洛阳白马寺,虽庄严肃穆,难觅把禅意揉进茶渣的随性。巴蜀佛寺的独特,就藏在这一杯茶、一场笑中。

在重庆罗汉寺旁的街道,麻辣烫的香气与香火悄然交织。挑夫们卸下沉重的扁担,白领们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学生们背着书包,纷纷汇聚在寺门前的小吃摊。捧着红油翻滚的串串,在麻辣鲜香中感受着巴渝饮食文化的热烈,抬头望着寺内罗汉威严的面容,辛辣与庄严奇妙碰撞。寺内专门辟出的“素斋体验区”,更是将火锅文化与佛教饮食融合得恰到好处。用豆制品仿制的毛肚口感脆嫩,菌菇熬制的红汤鲜香浓郁,既保留了巴渝风味,又暗合佛门戒律。用餐时,常能看到僧人前来添菜,与食客们微笑点头致意,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