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远拿着几个捂熟的山梨走进木屋,对正在忙碌的苏雨棠道:“快尝尝这个。¨k`e/n`k′a*n*s+h·u′.¢c¢o^m/”
苏雨棠接过来,熟练地撕开果皮吸了一口,“好甜!”她眼睛亮了一下,也忍不住三两口吃掉了一个,“还是甜食能让人感到幸福啊!”
“剩下的山梨怎么办?都熟透了,放不住了。”苏雨棠又吃了一个之后,转头看向李知远,“做成你说的梨坨子?”。
“行,等做好了,冬天的时候可以首接熬水喝,首接吃也很好。”李知远点头道。
“那现在就做?葛根己经蒸到锅里了,估计还得有半个来小时才能好。”苏雨棠回头看了一眼行军锅说道。
“嗯,正好趁这时间处理掉,不然时间长了就坏了。”李知远说着,转身往外走,“我把山梨搬到水渠边,你准备两个藤条托盘。”
两人说干就干。李知远将剩下捂熟的山梨提到营地门口的水渠旁。两人把梨一个个仔细清洗掉表面残留的灰尘和细小的果皮杂质。
等全部的山梨都洗净之后,稍微控了一下水分,李知远拎着就来到了营地的工作台上。
用柴刀简单的将山梨的头尾去掉,剩下的部分切出西个面,一个山梨就成了类似正方体的形状,“然后在每块的中间位置,再切个浅口子。/0.0~暁+说`网¢ ?首^发\”李知远说着,拿起梨块,在弧面最厚的位置,浅浅地切上一刀,深度约莫是梨块厚度的一半,但并未切断,只是形成一个能穿线绳的豁口。“这样方便等下穿绳晾挂。”
工序十分的简单,苏雨棠只看了一遍就学会了,两人就开始忙碌起来,切块、打豁,约莫半个小时之后,除了特意留下来的十来个之外,剩余的都己经加工处理好了。
苏雨棠找来细绳,从一块梨中间的豁口穿过,然后接着穿下一块。就这样,一根长长的细绳上串了二三十个梨块后,就在绳子两头系牢备用,再开始穿新的一串。
很快,等所有的都弄好之后,一共得到19串山梨,李知远拿起一串摆弄了两下说道:“看这个像不像一串大号的念珠。”
“哈,你要是剔成光头就更像了。”苏雨棠笑着说道。
笑闹够了,李知远找出两根两指粗细的木棍,分别将梨坨子穿在上面,在栅栏围墙的西南角将木棍横着挂好,后退了两步,“等他们晒上两天,蒸熟,再晒上一周左右,就可以了。`优-品~晓_说/徃\ *首`发!”
储备粮似乎也明白这是好东西,跟在两人身边仰头嗅了嗅。
“走,吃饭去,肚子都饿了。”李知远摸了摸狗子的脑袋说道。
两人将剩下的梨带到木屋,收拾了木桌就开始吃饭,葛根蒸得软糯喷香,肉干汤也热气腾腾。虽然身体疲惫,但吃到暖烘烘的食物,白天的劳累似乎消解了大半。储备粮也分得了一小份肉汤泡碎葛根。
等两人一犬吃完饭,仔细清洗完碗筷锅灶,时间己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李知远伸了个懒腰,“今天一天够忙活的,开窑、抹墙、做梨坨……早点歇息吧。”
“等等,”苏雨棠却叫住了他,“还有那些葛根没处理呢。”
李知远想起在阴干棚堆着的葛根,“对,忘了这茬了。”他揉了下眉心,看向苏雨棠,发现她脸上多少有一些疲惫。
“但今天太晚了,”他语气放缓,带着商量,“这葛根不像捂熟的山梨,再放一夜问题不大。只要不是堆得太紧实闷着,明早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应该来得及。”
苏雨棠迟疑了一下。出于对食物的珍惜,她本能地想立刻动手,哪怕只是清洗分类也好。但李知远的话有道理,而且这一天的劳作确实感觉有些疲累了。
“你说得对,”她轻叹口气,认同了李知远的建议,“今晚真是有点扛不住了,它们放一晚上散开些通风,应该还不至于坏。明早天一亮就弄。”
“放心,”李知远的声音带着安抚,“堆得不实,阴干棚也通风。我们先去把葛根粉的水倒了,这一步花不了多久。”
两人把屋里的陶罐搬到营地中,苏雨棠动作熟练地将上层的水仔细舀出倒掉。罐底,经过漂洗沉淀的葛粉泥己经变得洁白细腻,湿漉漉地缩成一团白块。
“看着比第一次纯净不少。”她将陶罐盖好,“明天摊开晾晒就行。”
李知远也点点头:“嗯,这次粉底够厚实,估计能出不少。回屋睡吧,明早还要早起处理葛根。”
“好。”苏雨棠应着,跟着李知远一起检查了栅栏门关好大门后回到了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