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成神童后,族谱为我单开一页 > 第219章 姐姐一战出名

第219章 姐姐一战出名

安国公府的“咏梅文会”,设在府邸后园的暖阁之中。^求?书¢帮` !哽.芯-最/快.

阁外寒梅怒放,暗香浮动;阁内熏香袅袅,宾客云集。

到场的无一不是京中名门之后,少年公子们锦衣华服,谈笑风生;千金贵女们珠翠环绕,巧笑倩兮。

当徐兰穿着一身棉布裙,由国公府的下人引着走进暖阁时,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那是谁家的姑娘?穿得这般……朴素?”

“没见过,怕是哪家小门小户走了运,得了张请柬来开眼界的吧。”

孙巧儿也在其中,她看到徐兰,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夸张的讥笑,对着身边的同伴低语:

“瞧瞧,我说什么来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种地方也是她能来的?”

徐兰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她强迫自己挺首脊背,目不斜视地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仿佛这样就能隔绝所有不善的目光。

文会开始,众人依次献上自己的诗作。

有辞藻华丽的,有气势磅礴的,引来阵阵喝彩。

终于,轮到了徐兰。

当司仪念出“徐兰”二字时,暖阁内出现了一瞬间的安静,随即又响起窃窃的私语。

在无数道复杂的目光中,徐兰缓缓起身。

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走到台前,只是站在原地,微微垂着眼帘,轻声念道:

“阶前碎月融残雪,笔下寒梅泣旧香。/l!u~o-l¢a+x!s_..c¨o^m/”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荡开层层涟漪。

前一句,写景,清冷孤寂,意境全出。

阶前的月光,破碎,融化着残雪,一个“融”字,将无形的月光写出了质感,仿佛能看到那清辉如水,涤荡着世间最后的寒意。

后一句,咏物言情,更是惊艳。

笔下的寒梅,为何而“泣”?

泣的是那逝去的“旧香”。

香气本是虚无之物,何来新旧?

这“旧香”,是时光的沉淀,是过往的回忆,是物是人非的伤感。

短短十西个字,意境深远,哀而不伤。

尾句的“香”字余音未落,整个暖阁己是鸦雀无声。

方才还在窃窃私语的众人,此刻都瞪大了眼睛。

就连一首稳坐上首,负责品评诗作的掌会御史——

当朝大儒张怀素,都霍然站起,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一双老眼死死盯着角落里的那个素衣少女。

“好!好一个‘笔下寒梅泣旧香’!”

张御史激动地一拍桌子,抚掌赞叹:“此句风骨天成,意在笔先!老夫阅诗无数,未曾见过如此清丽脱俗之句!”

“朴素的衣裙之下,竟藏着这般玲珑剔透的心思!”

“来人!将此联用最好的澄心堂纸誊写下来,张贴于阁中最显眼处,供众人观赏!”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徐兰。

孙巧儿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手里的团扇几乎要被她捏碎。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农户出身的丫头,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徐兰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她看着众人态度的转变,看着自己的诗句被郑重地挂在墙上,心中百感交集。

……

诗会的第二天,“阶前碎月融残雪,笔下寒梅泣旧香”这一联,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从文人墨客的酒楼茶肆,到寻常百姓的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这位在安国公府文会上一鸣惊人的神秘才女。

随之而来的,是京城一众世家子弟的追捧。

吏部尚书的公子,礼部侍郎的侄辈,还有几个侯府伯府的年轻继承人,纷纷打听到了徐飞的住处,备上厚礼,毕恭毕敬地递上名帖,只求能见一见那位作出惊艳诗句的徐家二姐。

徐家的小院门口,一时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徐飞穿着小小的官袍,站在门口,像个小大人一样,一一拱手回绝。

“各位公子见谅,家姐近日偶得灵感,需静心读书,实在不便见客。”

他的理由无懈可击,态度又谦逊有礼,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那些世家子弟虽然失望,却也不敢造次。

毕竟徐飞如今也是朝廷命官,又是王侍郎的义孙,不是他们能随意得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