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于是,等到这新墙完工。
岂不是白白为继任者做了嫁衣?
纯粹是损己利人,智者不为也。
也因此,造就了一种常见现象。
若大顺建国时,该县西面就己是丈高城墙。
百年之后,这座县城的城防高度,大概率依旧一如当年。
这也是抚远县城墙,便于李煜等人当时攀绳入城的缘故。
丈许高,运气好些,就算失足掉下来也摔不死人。
如此一来,攀越的自然就轻松许多。
......
再说县城守御较屯堡的一大劣势。
单是环绕绵延数里的西面城墙。
想要达到战时基本的有效防御,最少也得有上千人齐心协力。
还不能是老弱妇孺,需要的都是正经的丁壮男子出力。
如今守城,难免要牵扯到尸群围城,自然是需要考量昼夜不休的情况。
所以守军民壮,最少也需要两班倒。
城门也需要专人盯防加固。
更要留出一支随时待命,且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力挽狂澜作用的预备队。
否则就很难真正做到长期坚守。
这些......
所需要的庞大人力储备。
李煜这个小小百户,当下统统都不具备。
他手下这点人,怕是连一面城墙都填不满。
所以从始至终,李煜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据守自家屯堡为核心。
李煜如今对抚远县起的小心思。
也更多的局限于,地处县城一角的那座高耸卫城。
抚远卫城,那才是大顺朝廷真正为了辽东地方安定未雨绸缪,而特意筹建的军事堡垒。
而非抚远县本身。
......
李煜在这两日。
安排接应李胜所部放弃官驿,撤回屯堡。
其中三十余独身流民男丁,又被派去水渠营寨充当辅兵,打下手。
将原本值守的两什流民新编戍卒统统被换了回来。
这些尚有家小的流民汉子,用着更为可靠,才更值得用心操练。
近日堡内的校场上,这些撤回来的新编男丁。
正在李煜的家丁亲卫手下,接受基础的军事操练,笨拙地举着长枪练习刺杀动作。
每日两个时辰的加急操练,雷打不动。
就连他们上城墙轮值的时候,还得死记硬背着基本的军阵号令。
他们起码得知道,如何看令旗挥舞。
什么时候该进?
什么时候该退?
这些都很难靠声音传达到每一个人耳中。
只有完成这些,他们才能尽快融入到顺义堡当下的屯卒队伍当中。
不至于上了阵拖累袍泽。
水渠营寨那边。
李煜保留了两什屯卒,还有一什由薛伍为队率的独身流民戍卒,充作防守主力。
这营寨中的六十多人。
一日三班,小心仔细的守着渠中尸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