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结束的铃声悠长响起,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荡起喧嚣的涟漪。¢x_i¨a¢o+s!h~u\o,w`a!n!b_e?n¢..c,o-m′教室里的空气骤然活跃起来,搬动桌椅的吱呀声、兴奋的交谈声、新书翻页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
“哇!钱老师!705分!太牛了吧!” 林妙妙第一个冲过来,夸张地拍着钱砚修的肩膀,眼里闪着毫不掩饰的羡慕,“以后抄作业就靠你了!保证只抄不会的!”
“妙妙!” 邓小琪嗔怪地拉了她一下,脸上却带着与有荣焉的笑意,她转向钱砚修,声音温柔而坚定,“别听她的。不过…真的好厉害!” 她悄悄在桌下碰了碰钱砚修的手背,指尖传递着无声的暖意。
钱砚修被周围的热情包围着,耳根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他笑着应付林妙妙的调侃,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讲台。唐元明正在整理教案,察觉到他的视线,抬起头,隔着喧闹的人群,对他微微颔首,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充满期许——那目光沉甸甸的,无声地重申着刚才的话语:戒骄戒躁,引领前行。
这705分,是荣耀的王冠,也是无形的枷锁。蝉联第一的光环下,是无数双注视的眼睛和随之拔高的期望。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同学目光里的温度变化,有钦佩,有羡慕,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压力。高二的“分水岭”,在他这里,似乎格外陡峭。
“嘿,钱学霸!” 一个平时不太熟络的男生凑过来,半开玩笑半认真,“下次月考可别掉链子啊,我们班就指着你这杆大旗了!”
钱砚修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拿起桌上崭新的地理课本,指腹划过冰凉的封面。压力像藤蔓,悄然缠绕上心间。他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点,在荣誉与压力之间,在引领与自持之间。
“砚修,” 邓小琪的声音将他从思绪中拉回,她递过来一颗包装精致的草莓软糖,眼睛弯成月牙,“补充点糖分?待会儿…排球场?” 她俏皮地眨眨眼,提醒着之前的约定。
提到排球,钱砚修精神一振,像是找到了一个暂时卸下重担的出口。+w`d?s,c¢w¨.·n¢e_t^“嗯!” 他用力点头,接过那颗带着她指尖温度的软糖,“体育馆见。”
午后的阳光炽烈,透过体育馆高悬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射出耀眼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塑胶地板和汗水混合的气息。
钱三一己经换好了运动服,站在场边热身。他的动作精准、利落,带着一种理科生特有的计算感,每一个拉伸的幅度都仿佛经过精确测量。看到钱砚修和邓小琪进来,他只是抬了下眼皮,算是打过招呼,随即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热身动作,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是干扰变量。
“哥。” 钱砚修喊了一声,拉着邓小琪走过去。
“嗯。” 钱三一停下动作,目光扫过两人,“规则重申:站位按最优拦截概率分布,我负责左翼及高弧度球,你负责右翼及快速平击球。邓小琪,” 他看向场边抱着水壶和毛巾的女孩,“你负责记录落点和有效防御次数,数据需要量化分析。”
邓小琪忍着笑,一本正经地点头:“收到,钱数据官!” 她掏出一个小本子和笔,煞有介事地准备记录。钱砚修则熟练地拿起一个排球掂了掂,感受着皮革的纹理和重量。
练习开始。钱三一果然严格执行他的“最优概率分布”。他的垫球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每一次判断都冷静迅速,追求的是最高效的“防御成功”。钱砚修的风格则更灵动些,带着球场上的首觉和对球路的预判。起初,兄弟俩的节奏并不完全合拍。
“哥!右后!” 钱砚修一个飞身鱼跃救起一个险球,球擦着网带险险过网。
钱三一迅速补位到右后方,眉头微蹙:“刚才的站位偏离预设最优区域3.7度,增加了18%的失分风险。” 他冷静地指出,同时稳稳将下一个球垫回对方半场。
“知道了!” 钱砚修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咧嘴一笑,“但刚才那球角度刁钻,最优区域也得动态调整嘛!”
你来我往中,磨合悄然进行。钱三一的数据模型开始融入钱砚修的临场应变。`7*k′a¢n-s¨h!u*w,u+.!c¢o.m¨当钱砚修奋力扑救一个几乎要落地的球时,钱三一没有像往常一样只做理论分析,而是下意识地伸出手,稳稳地扶住了弟弟因惯性差点摔倒的身体。
“注意重心。” 钱三一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那只支撑的手很稳,停留的时间也超过了纯粹“避免摔倒造成训练中断”的必要限度。他很快收回手,仿佛只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