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砚修也惊讶地张了张嘴,随即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暑假那个被排球砸中眼镜、却依然坚持打完“和平球”的哥哥,想起他默默吃掉父亲夹的鱼肉,想起他清晨那个笨拙却无比珍贵的拥抱……冰山,真的在融化。
台上的钱三一似乎并未在意台下的反应,继续用他那独特的、融合了理性与一丝新温度的语言阐述着:“因此,在新学年,我建议诸位同学,在追求个体知识精进的同时,尝试开放思维接口。积极组建或参与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探讨疑难。在团队中,个体的‘算力’或许会被暂时‘分流’,但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和认知‘共振’,其价值往往远超单一输出的总和。”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似乎更加清亮:“最后,借用一位…嗯…追求精准与大局观的球场大师的理念:真正的掌控力,不仅在于自身技艺的完美,更在于洞察并激活整个系统的潜能。学习亦然。愿我们都能在高二这一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激活潜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具活力与创造力的学习生态。谢谢大家。”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热烈。钱三一的发言,依旧严谨深刻,却不再冰冷,他引用的“球场大师”(台下钱砚修骄傲地挺起了胸脯)和强调的“协同”、“共振”、“系统潜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荡起许多人的思考。
钱砚修用力地鼓着掌,看着台上微微颔首致意的哥哥,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暖意。哥哥在用他的方式,努力地理解和融入这个他曾经觉得“低效”的世界。
走廊相遇
典礼结束,人潮涌出礼堂。钱砚修和邓小琪随着人流走向高二文科班的新教室。在楼梯拐角,正好遇到了从另一侧走来的钱三一。
兄弟俩目光在空中相遇。
钱砚修咧开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冲哥哥竖起了大拇指,用口型无声地说:“哥!帅!球场大师!”
钱三一推了推眼镜,脸上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但脚步却微微顿了一下。他看着弟弟灿烂的笑脸,镜片后的目光似乎柔和了一瞬。他没有说话,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算是回应。然后,在擦肩而过的瞬间,钱砚修清晰地听到哥哥用只有他能听到的音量,快速而清晰地抛过来一句:
“放学后,排球场的‘和平协议’,是否考虑加入‘协同防御’模块?针对…非我方发起的‘高动能球体’。”
钱砚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哥哥这是在主动约他继续打球!而且用了“协同防御”这种词!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放大,同样压低声音,带着狡黠:“没问题,哥!协议升级!保证把‘高动能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钱三一嘴角似乎极其微弱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像投入湖心的一粒微尘,瞬间消失不见。他不再停留,挺首脊背,汇入了理科班的人流,背影依旧清冷,却仿佛沾染上了一丝初秋阳光的温度。
邓小琪在一旁看着兄弟俩这无声又默契的互动,抿唇轻笑:“你们兄弟俩…打什么哑谜呢?”
钱砚修笑着揽过她的肩膀(动作自然了许多),朝新教室走去:“军事机密!走啦,邓同学,高二的‘知识星图’,咱们一起去定位新坐标!”
高二的篇章,就在这初秋的晨光、崭新的书本、热烈的掌声、无声的默契和少年并肩的身影中,正式开启。抽屉里的信物静默守护,球场的约定悄然升级,而名为“成长”的旅程,正带着家人的温暖、兄弟的羁绊、懵懂的情愫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初心如月,征途如歌,高二,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