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穿越六零,我是外交官 > 第181章 归来

第181章 归来

1997年6月30日,港城会议展览中心徐小小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外交文件。=#?6?~?1?_看.书-网° _:×免?^?费?阅2±读>`£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泛着细碎的金光,远处鹰国军舰"漆咸号"的轮廓若隐若现。

"副部长,鹰方又修改了交接流程。"秘书快步走来,递上一份新文件,"他们坚持在降旗仪式后增加一分钟的'静默时间'。"

徐小小接过文件,目光扫过那段新增的英文条款,嘴角抿成一条首线。

这不是第一次了——过去三个月,鹰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在试探华方的底线。

从旗杆高度到发言顺序,从仪仗队步伐到军乐演奏时长,每一处微小的改动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政治算计。

"告诉他们,华方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静默时间'。"她合上文件,声音冷静,"港城不是殖民地,而是被侵占的领土。回归不是告别,而是回家。"

秘书犹豫了一下:"可是彭定康方面态度强硬,说这是对'大鹰帝国历史贡献'的尊重..."

"历史贡献?"徐小小突然笑了,笑意未达眼底,"1842年鴉騙战争,1860年火烧園朙園,1898年强租新界——这就是他们的'贡献'?"她转身走向谈判室,"准备车,我要亲自去见鹰方代表。`1′4~k¢a·n¨s~h!u!.,n+e!t·"

南海,华国海军"宜宾舰"指挥室

海军首长盯着雷达屏幕上闪烁的光点,眉头紧锁。

鹰国"卓越号"航母编队正在九段线外徘徊,距离香港水域仅有37海里。

"司令员,英方拒绝回应我们的无线电警告。"通讯兵报告。

首长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三天前军委的密令:"确保回归仪式不受任何干扰,必要时可采取一切手段。"

"命令潜艇支队上浮至潜望镜深度。"他最终下令,"用声呐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他们听听,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贡献'。"

指挥室内,官兵们屏息凝神。几分钟后,声呐兵突然抬头:"鹰舰转向了!他们正在后撤!"

海军首长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北方——那里,外交团独自面对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x-i¨a`o¨s,h~u?o/c-m_s,.-o+r!g!

港城九龙,陈记茶餐厅

陈伯颤抖着双手,将一张泛黄的照片摆在柜台上。照片上是1942年的港城街头,一群衣衫褴褛的游击队员站在被炸毁的鹰军哨所前,为首的年轻人手持一面手工缝制的五星红旗。

"阿敏,这是你太爷爷。"陈伯指着照片中的年轻人,"那年日本人打进来,鹰国人跑了,是他们用土枪土炮守住了狮子山隧道。"

十岁的小敏瞪大眼睛:"后来呢?"

"后来..."陈伯的声音哽住了,"后来鹰国人回来了,说他们是'非法武装'..."他抹了把脸,指向电视屏幕,"但今晚过后,再没人能否认他们的牺牲。"

电视上正在首播京市天安门广场的画面——十万群众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

6月30日23:56,港城会议展览中心

大会堂内鸦雀无声。

徐小小站在主席台侧翼,看着肿鹰两国仪仗队以截然不同的步伐走向旗杆。

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为了这一刻,她带领团队与鹰方进行了16轮谈判,甚至精确到降旗动作的秒数。

"鹰方坚持在23:59:58降旗,"谈判时鹰方代表曾傲慢地说,"这是大鹰帝国的传统。"

"那么华方将在0:00:00升旗,"徐小小寸步不让,"一秒不差。"

此刻,电子计时器的数字跳动得异常缓慢:23:57:03...23:57:04...

她的目光扫过观众席——前排坐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一位用残存的右手紧握着1945年的港城抗日游击队队旗。

6月30日23:59:58

英国国歌《天佑女王》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

米字旗开始缓缓下降,彭定康垂着头,肩膀垮成一个颓唐的弧度。

徐小小看向华方升旗手朱涛——这个28岁的年轻人鼻梁上还贴着止血棉,那是连续一个月高强度训练导致鼻腔毛细血管破裂的痕迹。

"准备。"她无声地翕动嘴唇。

1997年7月1日0:00:00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