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们的态度,崇祯的心瞬间凉了,火器局已经废了,这个时候仅仅只是整改,已经不够用了。?s+h_u.x.i?a\n!g_t.x′t¢.-c?o_m~
但当他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的工匠,一腔怒火在熊熊燃烧,崇祯再也控制不住,直接抄起马鞭,狠狠地甩在那些主事们身上。
只见主事的衣服瞬间被崇祯抽出一道口子,口里发出阵阵呼嚎声,气血上头的崇祯不管不顾,直到崇祯的力气被耗尽,手里的鞭子才停下来。
反观那些管事,一个个身上多少都挂点彩,但一个个又重新跪在地上。崇祯看到他们这个样子,瞬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时,徐光启走了出来,开口道:“陛下,此事交给臣来处理,给臣一个月,臣必将火器局焕然一新!”
崇祯有些错愕地看了一眼徐光启,但想到这家伙是一个科学家后,开始考虑徐光启的建议,开口答应道:“好,此便事交由徐爱卿,朕再给你宽限半月。”
说完,便继续向火器局内部行走,心态改变之后,崇祯突然又想看看火器局到底烂到什么程度。
走过几个工棚,角落或空地上随意堆放着大量半成品或完成品。但仔细看去,许多鸟铳的枪管扭曲变形,铳口甚至不圆;三眼铳的铳身接口歪斜,一看就无法正常组装;更有大量炮子大小不一,形状怪异,根本无法顺畅装填。这哪里是军器,分明是浪费铁料的垃圾山。*搜`搜,小/说\网? ?更`新+最¢全¨
许多鸟铳的枪管内外布满了暗红色的锈迹,甚至能摸到坑洼不平的蚀点。一些火炮的炮身,尤其是炮口和点火孔附近,有明显的裂纹或砂眼,这样的炮一旦开火,炸膛的风险极高。崇祯拿起一支锈迹斑斑的鸟铳,手指在扳机上一扣,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走到火药作坊区域,一股刺鼻的、带着霉味和酸涩的气味扑面而来。负责火药配比的匠人眼神躲闪。
崇祯抓起一把暴露在空气中的火药,入手潮湿粘腻,颜色暗淡发黑,颗粒大小极其不均,甚至能捻出块状物。这样的火药,燃速不稳,威力大减,更极易在枪膛或炮膛内留下大量残渣,导致堵塞甚至炸膛。
存放火药和弹丸的库房更是灾难。本应严格分开放置、干燥避火的火药和铅弹,竟然有混放的现象。装火药的麻袋破旧不堪,有些甚至被老鼠咬破,珍贵的火药撒漏在地上,与灰尘污垢混在一起。库房内潮湿阴冷,墙壁渗水,这样的环境,对火药的保存是致命的。
崇祯的心就越往下沉,他明白这里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主事们贪墨懈怠那么简单。从最基础的材料采购开始,就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到生产环节,工匠因饥饿和压榨而无力精心打造,监工敷衍了事,工艺标准荡然无存;再到质量检验形同虚设,仓储管理混乱不堪,养护更是无从谈起……整个火器局,从根子上烂透了!
看来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现在的大明别提创新,连老本能不能保住都是大问题,他明白火器局现在这种情况,应该给徐光启更大的权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办事。\求!书?帮_ ·最,新-章.节·更/新¢快^
“徐爱卿,这一个月半,钱,人,需要什么朕通通应允,许你密奏之权,由你全权处理此事。”
徐光启微微欠了欠腰,回复道:“臣遵旨。”
但是继续往里面走,来到铸炮的工营,但引入眼帘的场景却出乎崇祯的意料,院落的中央,赫然摆放着两门截然不同的大炮。
左边一门,是典型的明军旧式火炮,炮身粗短厚重,炮壁显得笨拙,炮口内壁粗糙,炮耳结构简单,整体给人一种敦实却略显粗陋的感觉。
而右边一门,则让崇祯的目光瞬间凝固!此炮炮身修长匀称,线条流畅,通体散发着一种冷冽的金属光泽。炮壁明显经过精心的打磨和车削,厚度似乎更加合理,崇祯好奇地伸手向里面探去。手感却出乎了崇祯的意料,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钢管,但却出乎意料的光滑
“陛下,此炮便是依照泰西(欧洲)之法,结合我朝能工巧匠之力,新近铸成的‘红夷大炮’!”徐光启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指向那门修长的新炮,向崇祯介绍到。
崇祯轻轻抚摸着那冰冷光滑的金属表面。触感告诉他,这绝非明军旧炮那种粗粝的铸态可比。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细节。
“此炮……有何不同?”崇祯沉声问道,目光却未曾离开炮身。
徐光启精神一振,连忙详细解释:“此新炮,采用泰西整模失蜡精密浇铸法,一体成型!铸成后,再以水力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