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复低语着那句话。
“能者居之……”
“能者居之!”
仿佛一道光,照亮了他内心的阴霾。
一股莫大的慰藉,涌上心头。
他扪心自问。
若当年自己优柔寡断,大明是否会断送在那个书生意气的侄儿手中?
断送在那群只知空谈的文官手中?
不!
绝不!
大明国运,绝不能因他一人之生死而动摇!
此刻,奉先殿内。
洪武大帝朱元璋脸色铁青。
那些关于建文帝朱允炆书生意气、文官集团尿性的弹幕,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上。
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亲手选定的皇太孙,产生了如此深重的疑虑和悔意!
天幕之上,光芒大盛!
一行醒目大字,再次浮现!
“从藩王起兵靖难,最终成功登顶九五者,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也就这一位!”
此言如惊雷,震慑各朝!
汉武帝刘彻眼中精光一闪。
“藩王起兵,唯此一人成功?”
他看了一眼舆图上淮南国的位置,冷哼一声。
“如此说来,朕那不成器的侄儿刘安,谋反必败无疑!”
遥远的淮南国。
正磨刀霍霍,准备起事的淮南王刘安,看到天幕上的这句话,如遭雷击。
他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满腔的雄心壮志,瞬间化为乌有。
与此同时,武周时期。
那些蠢蠢欲动的李唐宗室藩王们,也纷纷面如死灰。
一场场可能发生的兵变,消弭于无形。
天幕视角,又转向了寻常百姓。
他们惊叹于皇宫的奢华壮丽。
也有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看着天幕中修撰《永乐大典》的浩大场面,扼腕叹息。
“如此巨资,若用于民生,该能活多少性命啊……”
画面中。
垂垂老矣的永乐大帝,发出一声英雄迟暮的感叹。
太子朱高炽跪伏在地,泣不成声。
“父皇……您己经做得够多了,够累了……”
“求父皇保重龙体,让天下百姓,也缓一缓吧!”
弹幕,再次刷屏。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赤诚之心,永不老!”
“永乐大帝,一人干了三代人的活计!”
“罪在当代一时,功在千秋万代!”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八个字,深深烙印在无数人的心中。
大秦,咸阳宫。
始皇帝嬴政看着这八个字,眼神幽深。
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哪一样不是耗费民力,引来骂声?
可若无长城,何以拒匈奴?
他相信,后人终会理解他的苦心。
大隋,江都。
隋炀帝杨广亦是心有戚戚。
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他背负的骂名,不比朱棣少。
但他坚信,自己的功绩,必将彪炳千秋!
画面最后,定格在漠北。
朱棣身披戎装,须发皆张。
他怒视着前方的瓦剌首领脱脱不花,声如洪钟!
“朕今日亲征,就是要让尔等蛮夷知晓!”
“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朕要让大明子民,永不受胡虏袭扰之苦!”
“朕要让子孙后代,永享太平盛世!”
此言一出,永乐朝的军民百姓,无不热泪盈眶,振臂高呼!
魏晋时期。
那些饱受五胡乱华之苦的士人百姓,更是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若当世有如此强硬天子,何至于神州陆沉,衣冠南渡!
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尊严!
这一刻,他们体会得淋漓尽致。
天幕的光芒,渐渐暗淡。
永乐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落下了帷幕。
历代帝王,纷纷对其生平功过,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秦始皇嬴政,认可其霸主之气与宏大愿景。
汉武帝刘彻,赞其果决强硬,但也对其藩王起兵的经历,心存警惕。
唐太宗李世民,则对其上位手段与励精图治的功绩,感慨万千。
更让他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天幕,竟能将帝王心事,都揭露无遗!
儒生们依旧在争论其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