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衣冠,朝着天幕方向恭敬跪倒,虔诚叩拜,口中哽咽着高呼:“先师!吾等叩见先师!”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李耳,著《道德经》】
画面随之切换。
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者,倒骑青牛,缓缓西出函谷关,其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悠远绵长,渐行渐远。
天幕一侧,清晰标注出《道德经》三个古篆大字。
此幕一出,魏晋之前的诸子百家传人,以及各朝代的学者,皆露茫然之色。
“《道德经》?老聃所著之书,流传于世的不是《老子》吗?何时又有了《道德经》之名?”
然而,魏晋之后的学者名士,却纷纷点头,若有所思。
“不对,我等所研习的,确实是《道德经》!先修其德,而后悟道,方合天地至理!”有人抚须断言。
天幕似乎感应到了众人的疑惑,适时给出了清晰的注解:
【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后世亦尊其为“道祖”,其所著《老子》一书,亦称《道德经》。】
【墨翟,世称“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学说在后世亦有“科圣”之誉。】
【庄周,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者。】
注解下方,再次出现一行小字:【公元前496年】。
“公元?”
未央宫内,汉武帝刘彻浓眉微蹙。
这是何种纪年之法?与大汉所用年号截然不同。
他目光扫向身旁的太史令等一众博学官员,却见他们纷纷摇头,表示闻所未闻,史书亦无记载。
天幕画面继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轲,后世尊称为“亚圣”】
此言一出,九州之内,万民震动!
无数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市井之中奔波忙碌的商贩,乃至苦读寒窗的学子,闻听此言,无不感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脸上露出了欢欣鼓舞的神色。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民为贵!这话说到咱们老百姓心坎里去了!”
然而,高坐于御座之上的各朝帝王,此刻却是脸色各异,神情复杂。
汉高祖刘邦撇了撇嘴,嘀咕道:“这老夫子,说话忒不中听了些。君为轻?那皇帝不成摆设了?”
唐太宗李世民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此言,与他平日里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念,倒是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明太祖朱元璋先是冷哼一声,心中暗道:若是君为轻,那咱这个皇帝岂不是白当了?这些刁民,不知君父之恩,当真是该杀!
但转念一想,自己也是贫苦出身,深知百姓疾苦。这话……倒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只是听着,着实有些刺耳。
【“你去哪?”“天下!”——张仪与鬼谷弟子】
天幕画面一转。
青山绿水之间,一位意气风发、眼神锐利的年轻士子,正欲辞别师门。
面对同门师兄弟的关切询问,他只掷地有声地回答了两个字。^天-禧¢小¢税.枉- \首\发′
“天下!”
寥寥二字,却道尽了纵横家搅动风云、匡扶天下之雄心壮志!
秦王宫内。
年轻的秦王嬴政看到此处,不由得重重点头,赞赏道:“好一个‘天下’!”
“大丈夫立于世间,当有此吞吐天下之志!”
话音未落,天幕陡然一暗!
紧接着,金戈铁马之声大作,惨烈的厮杀呐喊之声仿佛穿透了时空,扑面而来!
一股浓烈至极的杀伐之气,瞬间弥漫在每一个观看天幕的人心头!
【秦国变法,图强雪耻(公元前356年)】
苍茫的秦川大地之上。
无数身着黑色甲胄的秦国铁骑,如同黑色的潮水般滚滚向前,其势锐不可当!
“那是什么?!”
几乎在同一时刻,不同朝代的无数将军宿将,都发出了惊呼。
天幕画面给出了一个特写。
只见那些奔驰的战马马蹄之下,赫然多了一对半月圆形的铁制器具。
骑士的双脚稳稳地踩踏在铁器之中。
即使战马在高速飞驰,他们的身形也稳如泰山,甚至能够在马背上做出开弓射箭这等高难度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