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像只密不透风的铁盒子,弄堂里的梧桐叶被晒得打卷,却掩不住法租界外那股越来越浓的火药味。\求·书-帮, .更?薪~最.全′
汪镇海需要扩建伪政府军队,虽然日本人的伪军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配合小鬼子的炮灰,以及驻守地方的钉子,指挥权在日军各部队手里。
这一点让汪镇海非常没有安全感,汪镇海需要的是政府名义下首属的军队。
那么很多朋友要问,伪政府那种草台班子,有钱养军队吗?
还真有!
而且特别有钱。
因为本来日军占领区就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原本税收还有标准,而伪政府本来税收就很重,再加上汪镇海等人非常重视灰色收入,俗称割韭菜。
举个例子,原本一个地区,国军原来收100万,小鬼子来了收200万,但统治成本很大,不但要花费50万,还要有日军出力。于是小鬼子把这部分地方外包给汪镇海,只要100万税收,外加20万好处费。汪镇海接手以后,跟地方谈判,明面上少收一些,收160万,反抗力度自然就少了很多。然后隔三差五割韭菜,铲除异己,能得到60万。如此一来,给小鬼120万以后,伪政府兜里还有100万,给手下各方分润以后,汪镇海兜里最少还有60万,相当于小鬼子的一半!
这就是为什么后期小鬼子要搞他们的原因,无他,利益之争罢了。
如今伪政府初步成立,日军还在输血阶段,汪镇海账面上有钱,私下里更有钱,只是不好往外花而己。
伪政府要扩编伪军的消息像长了脚,三天内就钻进了宋之仁设在霞飞路的商行——这消息是余则成从76号的酒桌上听来的,丁主任正为了筹措军饷的事,跟李士群在电话里吵得脸红脖子粗。
“汪镇海这是想把自己绑在日本人的战车上,往死里拉啊。”宋之仁捏着那份用密写药水写就的情报,指尖在“急需粮饷三百万石”几个字上轻轻敲着。-齐.盛.暁*说+蛧_ ,追/罪_鑫/璋/劫~
这明面上是要军饷,其实是要编制!
在汪镇海的规划中,他首属的地方驻守部队3000人的民团要有20个,江浙沪几个关键口岸要部署5000人野战精锐团10个,此外在上海内部还要有3万保卫他本人就嫡系部队。
里里外外加在一起要有14万,这还是初步规划,未来要扩建到30万。
日本人会不会答应他呢?
当然会,而且是大力支持,只不过要被各方掺沙子而己。
这也给了宋之仁浑水摸鱼的机会。
宋之仁看到窗外,几个穿黄皮军靴的日本兵正踹开隔壁的杂货铺,搪瓷碗碎在地上的脆响隔着一条街都能听见。
他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两叠特制的和纸,这种纸浆里掺了细竹纤维,摸起来跟梅机关常用的公文纸分毫不差。
“东家,墨调好了。”陈兴民把研好的松烟墨放在紫檀木案上,砚台边压着两张照片——左边是梅机关的河平扬一签字时惯用的斜钩,右边是南造云子留在特高课文件上的蝇头小楷。
宋之仁摘下金边眼镜,露出眼底那抹惯常隐藏的冷厉,指尖蘸墨时,一滴墨汁坠在纸上,晕开个小小的黑团,像极了眼下这浑浊的时局。
伪造河平扬一的合同只用了半个时辰。他刻意模仿日本人写汉字时的生硬,在“每吨加价二十元”的条款后拖了个歪斜的长捺,末尾的私章是用萝卜刻的,却在边角故意磕出个缺口——上回余则成汇报,说河平扬一的私章被李士群的人偷去盖过假文件,后来找回来时确实缺了个角。
至于南造云子那份,他特意在“挪用军饷三千两黄金”的数字旁点了个朱砂痣,老陈说,南造云子每次批文件,总爱用胭脂点个标记,说是从日本艺伎那里学来的规矩。
“扔出去的时候,记得沾点灰。”宋之仁把两份合同折成巴掌大的纸团,递给两个扮成黄包车夫的手下,“伪军司令部那份,要让孙司令的副官‘不经意’掉在办公桌下;宪兵队那份,得塞进他们查岗的登记簿里。\咸,鱼/看^书_ ?已¢发/布~嶵·芯-蟑?劫*”
手下刚走,窗外的蝉鸣突然哑了半分。宋之仁抄起桌上的铜镇纸,眼角余光瞥见对面楼顶闪过一个望远镜的反光——是南造云子的人,这女人鼻子比狗还灵。
他慢悠悠坐下,拿起账本拨着算盘,噼啪声里,仿佛能听见黄包车轮碾过碎石路的声响。
伪军司令部的闹剧是从午时开始的。孙司令正对着地图拍桌子,骂日本人只给编制不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