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40章 真假色戒

第40章 真假色戒

,即便面对心仪之人,也始终保持着警惕。最终当易先生为她精心挑选钻戒时,王佳芝彻底叛变,一句“快走”,不仅放走了仇敌,也将自己和同伴推向了死亡深渊。暗杀行动失败后,邝裕民、梁润生等爱国青年无一幸免,被易先生下令逮捕。在冰冷的刑场上,他们为自己的爱国热情和理想主义付出了生命代价。

在宋之仁眼中,这群香港爱国青年,他们并非专业特工,没有精良装备和缜密计划,仅凭一腔热血,便毅然投身危险行动,堪称孤勇者。

可对比历史上原型郑苹如刺杀事件,则弱化了很多,最起码原型事件可没有出现王佳芝的叛变。

郑苹如刺杀事件是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悲壮谍海往事。郑苹如出身名门,父亲郑钺是同盟会元老,母亲木村花子为日本籍,兼具中日血统的她不仅容貌出众,还就读于上海法政学院,精通英、日、法等多国语言,凭借出众的条件成为《良友》画报封面女郎,在上海滩声名远扬。全面抗战爆发后,满怀爱国热忱的郑苹如秘密加入中统,利用自身社会关系与美貌周旋于日伪高层之间,收集重要情报。

汪伪政权在上海的势力日益猖獗,尤其是汪伪特工总部76号,大肆捕杀抗日志士,制造白色恐怖。郑苹如的刺杀目标,正是76号的实际负责人丁主任。郑苹如深知丁主任好色,便利用自己在社交场合与其结识,以柔情攻势逐渐取得他的信任,伺机实施暗杀计划。

1939年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邀请丁主任前往西伯利亚皮货店。丁主任虽生性多疑,但对郑苹如颇为着迷,最终答应赴约。当两人乘车抵达皮货店时,丁主任透过橱窗玻璃,敏锐察觉到店内几个可疑男子的异常举动(这些是中统事先埋伏的枪手)。老奸巨猾的他立刻意识到危险,不等汽车停稳,便迅速将一叠钞票扔向郑苹如,猛然推开车门,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埋伏的枪手因不敢伤及郑苹如,错失最佳射击时机,丁主任最终侥幸逃脱。

此次行动失败后,恼羞成怒的丁主任凭借其在76号的权势,迅速展开报复。他利用郑苹如急于立功的心理,设下圈套将其诱捕。在76号的监狱中,郑苹如遭受了残酷的刑讯逼供,敌人用尽各种酷刑,试图从她口中获取中统情报网的信息,但她始终咬紧牙关,拒不吐露半个字。1940年,穷凶极恶的汪伪特务将郑苹如秘密带至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年仅22岁的她被残忍杀害,香消玉殒。

弄堂里的夜格外静谧,宋之仁坐在八仙桌前,自己在桌面上画了两条剧情发展线,左边是关于王佳芝等人的电影版脉络,右边则是郑苹如的事件脉络——两份资料,两条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此刻却在他眼前交织成一团迷雾。

穿越以来,他凭借对历史的记忆和神秘系统的辅助,在这波谲云诡的谍海世界里站稳了脚跟。可这一次,面对王佳芝这个关键人物,他却罕见地陷入了犹豫。

电影里的王佳芝,在情感与任务的撕扯中最终选择了爱情,放走了易先生,导致整个暗杀计划功亏一篑。她天真、感性,甚至有些愚蠢,在残酷的谍战中如同一只扑火的飞蛾。对于这样的角色,宋之仁向来是敬而远之的。在他看来,必要时亲手处决这个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的"不稳定因素",也是维护军统利益、保护更多同志的无奈之举。

但眼前的王佳芝,真的只是电影里那个恋爱脑的女学生吗?宋之仁的目光落在资料上,"父亲为同盟会元老"几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如果这个王佳芝是郑苹如的替身——那个出身名门、满腔热血,最终为抗日事业英勇就义的巾帼英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郑苹如的刺杀行动虽然失败,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忠诚。她的身份,她背后的同盟会元老势力,都让宋之仁不得不慎重考虑。在这个派系林立、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的时代,见死不救不仅会让同一阵营的同志寒心,更可能因为任务失败而影响到自己在同盟会元老中的声誉。作为财神爷小组的负责人,他这杆"抗日救国"的旗帜绝不能倒。

"都是政治生物啊......"宋之仁自嘲地笑了笑,将冷透的茶水一饮而尽。穿越后的他早己褪去了曾经的天真和单纯,不再是那个只懂理论的政治小白,而是学会了在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中权衡利弊、趋利避害。

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宋之仁警惕地起身,手按在腰间的枪柄上。片刻后,敲门声响起,三长两短,是蔡成妍的暗号。

"表哥,又有新情况。"蔡成妍推门而入,脸颊因为跑得太快而泛红,发梢还沾着细密的汗珠,"我通过蔡家的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