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听后,眉头微微皱起,面露难色地说道:“阿芳姑娘啊,这事儿可不简单呐,现在日本人查得那么严,咱们要是被发现了,那可就是掉脑袋的事儿啊。”
阿芳看着李大叔,眼中满是恳切,她拉着李大叔的手说道:“李大叔,我知道这很危险,可前线的战士们现在急需药品救命啊,咱们要是不帮这个忙,他们得多遭罪啊。而且杜大哥说了,咱们小心行事,按照计划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李大叔看着阿芳那坚定的眼神,心中一软,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好吧,就冲着你们这份为了抗日的热心肠,咱们渔民合作社也不能当缩头乌龟。我这就去召集大伙,跟他们说说这事儿,我相信咱们村里的爷们儿也都是有血性的,不会眼睁睁看着战士们没药用的。”
不多时,李大叔就将村里的渔民们都召集到了一起,说明了情况。起初,渔民们也都有些犹豫,毕竟这关乎着身家性命,可当听到是为了给前线送药,让战士们能更好地打鬼子时,大家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纷纷表示愿意帮忙。
“好嘞,既然大伙都愿意,那咱们就赶紧行动起来。”李大叔大手一挥,开始安排起了具体的事宜,“每家出一艘采菱船,把船都收拾干净了,按照杜先生说的,在船底藏好药品,可千万要藏严实咯,别到时候露了馅。还有啊,大家都装作和平常一样出去采菱,别让人看出破绽来。”
另一边,在沪西纱厂内,女工们也接到了任务。车间里,灯火通明,女工们虽然已经劳累了一天,可听到是要为抗日做贡献,为前线的战士们制作能夹带药粉的棉纺品,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没有丝毫的怨言。\欣*丸_夲^神′栈` !已?发+布~最!薪`蟑_踕/
“姐妹们,咱们加把劲啊,这可是救命的事儿,咱们多做一点,战士们就能少受点伤。”一位年纪稍长的女工大姐一边熟练地缝制着布料,一边鼓励着身边的姐妹们。
“是啊,大姐,咱们可得仔细着点儿,可不能让那些小鬼子发现了。”年轻的女工们纷纷附和着,手上的动作更快了,那细密的针脚仿佛也在诉说着她们对抗日的热情与决心。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忙碌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而杜志远这边,也没闲着,他又联系了一些可靠的同志,安排他们在各个关键的节点进行望风、接应等工作,确保整个运输过程能够尽可能地顺利进行。
第三章:风云暗涌
就在杜志远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运输药品的行动时,陈其业那边也没闲着。他坐在横滨正金银行那宽敞却又透着几分阴森的办公室里,对着铺满桌面的缴获物资清单眉头紧皱。原本他以为这次突袭苏南的据点,能将杜志远他们的药品一网打尽,可没想到,本该是满满三卡车的药品,实际却只搜到了半箱磺胺粉,其余的全是些受潮的布匹,这让他心里很是不痛快,同时也越发觉得杜志远这个人不容小觑。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刚刚松本健二打电话过来的时候,语气那叫一个冰冷,在电话里质问他是不是故意放跑了关键人物,这让陈其业心里憋着一股火,却又无处发泄。
“陈先生,”阿福敲门走了进来,他怀里抱着从无锡搜出来的一封信,脸上带着几分谨慎的神色,“这封信写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和咱们之前截获的那些密电码格式一模一样,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陈其业一听,赶忙伸手接过那封信,目光落在信纸上,当看到落款处的“月落乌啼”四个字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这可是杜志远惯用的密码啊,他总是喜欢从那些古诗里摘取词句来作为密码,还说什么“越是平常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以前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经常这么干,没想到现在还是这一套。
“通知松本阁下,”陈其业猛地站起身来,抓起挂在椅背上的大衣,一边往身上套,一边快步往门口走去,“寒山寺附近肯定有杜志远他们设的暗桩,让宪兵队赶紧封锁所有通往运河的水道,绝不能让他们再有机会把药品运出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像是又想起了什么,回头叮嘱阿福道:“另外,你去查一下最近淀山湖的渔民出入记录,杜志远这个人诡计多端,很可能会利用民船来转运那些药品,咱们得提前做好防范。”
阿福连忙点头应道:“是,陈先生,我这就去办。”说完,便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而此时,寒山寺的钟声在暮色中悠悠地响起,那钟声回荡在寂静的空气中,透着一股别样的凄凉。陈其业带着一队宪兵气势汹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