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三集:乱世姻缘

第三集:乱世姻缘

一、废墟上的微光

1932年1月28日的枪声撕裂了上海的冬夜,闸北街头的梧桐在火光中扭曲成黑色剪影。/二+叭¨墈′书?枉* /首¢发^杜志远蜷缩在法租界边缘的临时住所,听着远处传来的爆炸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三天前,他冒死冲进火场,只抢出半本烧剩的账本——纸页间还夹着父亲临终前染血的布衫碎片。

“杜先生,外面乱得很,您别出去。”房东王妈递来一碗菜粥,蒸汽模糊了她满是皱纹的脸。杜志远木然摇头,盯着墙上斑驳的“志远商行”木牌残片。那是他亲手钉上去的,如今断口处还沾着未褪的金漆,像道永不愈合的伤口。

第七日清晨,雨丝裹着硝烟味飘进窗棂。杜志远蹲在废墟前,突然听见胶底鞋踩过瓦砾的声响。抬头时,苏宛清的油纸伞已遮住他头顶的冷雨,月白色旗袍下摆沾满泥点,发梢滴着水,却仍抱着个描金漆盒。

“是苏州送来的碧螺春,父亲说战时茶叶比黄金实在。”她身后的伙计放下两口樟木箱,铜环碰撞声惊飞了墙头的麻雀。杜志远指尖抚过箱盖上的“苏记茶行”火漆印,忽然发现她右手虎口有道浅红擦伤——定是搬运时被木箱棱角磨破的。~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苏小姐……”他喉咙发紧,话到嘴边又咽回去。苏宛清却从漆盒里取出半打油布包好的账册:“这是租界仓库的出货单,你看了便知。”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杜志远猛然想起三个月前她在商行里指出雨前茶价值的模样,那时她的眼睛比茶汤还要清亮。

二、茶香里的盟誓

苏记茶行的仓库在法租界霞飞路,霉味与茶香交织的空间里,杜志远看着码放整齐的茶箱,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不当洋奴”的遗言。苏慕白坐在太师椅上,镜片后的目光扫过他补丁摞补丁的袖口:“宛清说你宁肯低价抛售,也不掺假充好?”

“茶农背着茶篓翻山时,要走三天三夜。”杜志远直视老人,“我若掺假,对不起他们脚底板的血泡。”苏慕白颔首,指节敲了敲桌面的《申报》——头版正登着杜志远组织工人为闸北难民捐茶的消息。

提亲那日,杜志远特意借了陈其业的西装。深灰色毛料裹着他依旧单薄的肩膀,怀表链硌得胸口发疼。苏宛清躲在屏风后,听着父亲刻意压低的嗓音:“航运风险大,你当真要带她闯荡?”

“当年在码头扛麻袋,我就想,若有一天能娶妻,定要让她站在人前不受半点委屈。¨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杜志远从口袋里摸出翡翠戒指,那是用第一笔战时盈余在老凤祥打的,戒面不大,却绿得像西湖春水,“如今世道乱,但我这双手,既能搬砖,也能撑船。”

屏风上的牡丹花纹晃了晃,苏宛清慌忙按住发烫的脸颊。她想起上个月在苏州河,杜志远指着停泊的英国货轮说“将来我们的船要挂满长江”,江风掀起他的长衫,像面猎猎作响的旗。

三、婚宴上的暗流

婚礼在浙江同乡会馆举行,红漆柱上还留着去年淞沪抗战的弹孔。陈其业穿着笔挺的和服式外套,胸前别着日本商会的徽章,在喜宴上格外显眼。他凑近杜志远,酒气里混着樱花香水味:“三井洋行的山本课长托我带话,只要你松口运棉纱——”

“其业,今天是志远的大喜日子。”苏宛清端着青瓷茶盏插话,茶烟袅袅中,她的目光扫过陈其业袖口的旭日纹刺绣,“听说你最近在帮日本人收购江南的茶山?”

陈其业的笑容僵了僵,仰头灌下半杯黄酒:“宛清还是这么敏锐。”他转而拍杜志远的肩,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你可知工部局正在查你的船队注册?没有日本方面的担保——”

鞭炮声炸开时,杜志远望着苏宛清鬓边的珍珠流苏,突然想起她在仓库说的话:“茶叶要炒三遍才出香,做人也要经得住火炼。”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擦过她的戒指,那是他用第一艘小火轮的图纸熔了金料打的。

四、浦江畔的分野

1935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黄浦江上的冰还未化尽,杜氏航运的小火轮已突突地喷出白烟。杜志远站在“思源号”甲板上,看着陈其业的汽车碾过码头的青石板,车身上“大东亚共荣”的标语刺得人眼疼。

“志远兄客气了,这么小的火轮,怕是连吴淞口都出不去。”陈其业戴着白手套,指尖划过栏杆上的铜制船牌,“三井洋行愿意入股六成,帮你换大吨位货轮——”

“不用了。”杜志远望着江心的英国军舰,想起父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