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接来了把大的。
“王存,拟旨!”
“朕感江南、山南两道地广道艰,治理不便,今欲将两道分而治之,以利监察,两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
州县划分之法交由各部商讨,中秋前各部官吏员佐陈条于朕!”
皇帝不出手则己,一出手便来了个大的。
朝臣的第一反应就是皇帝没事找事。
十道的划分才过去几年?
大唐的情况变化不大,这时候动区划,不是闲的蛋疼吗?
但在世家豪族看来,皇帝动南方的区划,就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朝廷要对南方下手了。
世家豪族与皇权在南方的冲突一首都有,但并上不得台面,整体上也就是皇帝紧握着南方各地的军权,南方的豪族势力掌握着地方的经济和治权,双方偶有冲突,相互牵制。
也就是突然杀出来一个岳州都督府,让江南道西部有了些变化,但双方基本上还保持着相当的默契。
可皇帝要调整山南和江南的区划,便意味着要从江南的世家豪族手里分走更多的利益,自然会引起各方剧烈的反应。
旨意下达的第二天,便有几十个世家官员上书,明确表示皇帝划分山南和江南就是没事找事。
李世民见他们如此反应,反而心中踏实了很多。
他给李宽发报说了此事,想看看李宽的反应。
李宽的回电就一句话:
你要是闲得蛋疼,就继续去泡温泉。
李宽的态度让他很是恼火。
朕划分两道还不是给你创造机会!
真是不识好歹!
李宽自然明白老头子的想法。
可问题是,他己经吃撑了,老头子给他喂再多,他也消化不了。
一年之内接连吃下潭州、袁州和武岭以西这么大的地盘,还有三十多万的人口,他现在需要的并不是扩张,而是稳下心慢慢种田。
老头子太着急了,这不好。
而且李宽认为,以大唐现在的情况,最重要的不是多搞几个区划出来,而是像京兆府那样,赶紧把各道的治所衙署建立起来,完善大唐中枢与地方的管理体系。
大唐有十道,但“道”只是个监察区域的划分,与行政无关。
大唐对地方采取的还是老旧的郡县治理方式。
这种方式不能说不好,至少对现阶段的大唐是够用的。
但这种管理方式有个大坑,那就是极其依赖地方势力的协助。
皇权不下县,不是说说而己。
地方豪族能继续存在,便是因为中枢的管理能力不足。
李宽有心提醒一下老头子,但他现在的身份本来就很尴尬,实力也有限,说什么都没用。
思来想去,他给老头子去了一封电报,让老头子在其他地方刷存在感,暂时别去动地方的利益。
李宽给老头子的建议是动军制和税制。
这两方面比较容易出成果,尤其是在老头子刚灭掉吐谷浑,军威正盛的时候,很多事情比较好办。
李世民见二小子突然不跳了,有些意外。
他觉得以李宽的胃口,再吃下鄂州、江州、衡州的问题不大。
可他没想到二小子居然不动了!
以李世民对李宽的了解,李宽不想做的事,赶鸭子上架没有用。
他又去咨询了一下太上皇和几个心腹。
几人都觉得分划山南和江南的事情不靠谱,没有实际的作用,不如趁着世家门阀暂时熄火,去动一下其他方面的东西。
太上皇建议的是稍微改动一下军制,增加边军的数量,内地的府兵够用就好。
大唐下一步肯定是要进入西域的,山高路远,频繁的从内陆调兵不现实。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建议动一下盐铁税。
大唐立国以来,对盐铁的管理基本上处在失控状态。
之前是东突厥在头上压着,朝廷不好因为盐铁的问题搞得内部不稳,干掉颉利之后,朝廷又开始休养生息,也不好动盐铁税。
如今的情况大不同,大唐整体向好,内外环境稳定,是时候加强一下朝廷的对地方的管控了。
李世民觉得双方说的都挺有道理。
他是个成年人,不需要做选择,他全都要。
没办法,实力到了,自然就豪横起来了。
才几天时间,南方区划的事情没人提了,继而是朝堂上因为盐铁税的问题吵翻了天。
李世民浑水摸鱼,趁着朝堂上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