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明锦小旗 > 第227章 身份风暴

第227章 身份风暴

徽记谜影:宫墙深处的血色暗线

暴雨像要把整座紫禁城浇透,琉璃瓦上的水流成了瀑布,在汉白玉栏杆上砸出密密麻麻的水花。!幻*想′姬, ?追!最.新¨章\节¨苏半夏蜷缩在御药房后墙的阴影里,指尖在潮湿的砖墙上用力划出半枚残缺的徽记——蛇缠权杖的轮廓刚显形,暗红的血痕就被雨水冲得蜿蜒而下,像条挣扎的小蛇。

东厂番子的靴声越来越近,靴底碾过积水的“咕叽”声混着呵斥,在雨幕里格外刺耳。她猛地攥紧腕间的银镯,暗格“咔嗒”轻响,最后一本泛黄的炼丹日志被妥帖藏好。就在这时,腕间三根金针突然震颤,发出“嗡”的尖锐鸣响,频率刺破雨帘——与二十年前父亲苏太医遇害那晚,太医院密室的警报声一模一样。

半枚徽记的血色

“搜!仔细搜!就算掘地三尺,也得把苏半夏找出来!”东厂掌刑千户的咆哮声震得雨珠乱颤。

苏半夏屏住呼吸,往砖缝里缩得更深。三天前,她还是太医院最年轻的女医官,捧着父亲留下的医书在御药房抄方;三天后,却成了“私藏禁书、意图谋逆”的钦犯——只因为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那本记满朱砂批注的炼丹日志,和夹在里面的半张绘着徽记的羊皮纸。

日志里的字迹潦草仓促,“红铅丹”“秋石”等炼丹药材旁,父亲用朱笔圈出“汞超标”“误服致命”,最后一页赫然写着:“今见东厂秘制丹药,竟用此毒方,恐伤及龙体。徽记为凭,当死谏。”

而那半张羊皮纸上的徽记,与她方才刻在墙上的如出一辙——正是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的专属印记,只是右下角缺了块月牙形的缺口。父亲生前只是普通太医,怎会有太医令的徽记?这缺口又藏着什么?

靴声在离她五步远的地方停下,苏半夏能闻到番子身上的血腥气。她摸出银镯里的金针,三根针尾都刻着极小的“苏”字——这是父亲留的最后念想,此刻却成了防身的武器。

金针鸣响的秘密

暴雨渐歇时,苏半夏沿着排水渠爬出了宫墙。

三根金针还在发烫,鸣响虽已停,却在她腕间留下细密的灼痕。她躲进城南的破庙,借着闪电的光翻看炼丹日志,在夹羊皮纸的夹层里,又发现了片干枯的百合花瓣,上面用墨写着个“白”字。

“白?”苏半夏心头一动。太医院的老院判姓白,二十年前与父亲同期任职,后来突然告老还乡,据说得了怪病,从此闭门不出。难道父亲的死,与这位白院判有关?

她正想得入神,破庙的门被推开,个穿青布衫的青年举着火折子进来,见了她,惊得后退半步:“你是……太医院的苏医官?”

苏半夏认出他是御药房的学徒小陆,曾受她指点过认药。“你怎么在这?”

“我见东厂抓你,就跟着跑出来了。”小陆把个布包递给她,“这是你落在药房的《本草纲目》,还有……白院判托人捎给你的信,说‘见徽记如见人’。”

信上只有一行字:“缺角藏于百合,三更至城西药庐。”

苏半夏看着那行字,突然明白花瓣上的“白”字是什么意思——白院判在等她,而那半枚徽记的缺口,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药庐夜谈的真相

城西药庐的门虚掩着,药香混着陈年艾草的气息,在雨后的夜里格外清苦。

白院判坐在轮椅上,背对着门,听见动静,缓缓转身。他的脸布满皱纹,左眼戴着个黑布罩,右手缺了两根手指,见了苏半夏腕间的银镯,突然老泪纵横:“你果然带着金针来了……这是你父亲的意思。”

“我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苏半夏追问,“那半枚徽记是怎么回事?”

白院判从药柜最底层取出个木盒,里面是另一半太医令徽记,缺口与她刻在墙上的严丝合缝。“二十年前,你父亲发现东厂用毒丹谋害忠良,想联合我举报,却被提前察觉。他把证据藏在徽记里,劈成两半,我带一半逃出来,他却……”

老人的声音哽咽:“他故意在密室触发警报,让东厂以为证据已毁,实则把关键的炼丹日志藏了起来。那三根金针,是太医院的‘鸣警针’,遇同款频率会共鸣——你父亲料到有天你会发现真相,特意留给你的。”

苏半夏摸着合二为一的徽记,蛇缠权杖的纹路在烛光下泛着冷光。“那缺口……”

“缺口里刻着取药人的名字。”白院判让她细看,缺角内侧果然有行极小的字:“丙戌年,李、王、张。”

“这三人是……”

“当年东厂负责取毒丹的太监!”白院判的声音陡然尖锐,“你父亲记下药名和取药人,就是为了有朝一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