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小饭店,把跷脚牛肉的故事就讲的极好。
有成菜故事,有历史渊源,也有发展传承。
短短百余字,却把这道菜的前世今生讲的明明白白。
清汤牛肉、药膳、有祛寒除湿的功效,而且汤鲜味美。
那这道跷脚牛肉,倒真是有些不一样!
何志远也不在卤肉摊前挤着看热闹了,几声借过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便瞧见黄琛和小李已经在店里坐着朝他招手。
他扬了一下手,表示已经看到,但是并没有急着往他们那边走,而是凑到了那口大锅跟前。
锅里的汤还有一半左右,汤色清澈,面上泛着油光,能看到锅底敲断的牛骨,小火微微沸腾的状态。
站在锅前的是个中年妇女,面上带笑,看着挺和善的,一手拿着个竹漏,一边往竹漏里加莲花白、牛肠、牛板筋、毛肚。
待到快要出锅的时候,再抓六片切的纤薄的吊龙丢到竹漏里,汆烫几秒,肉色从红转粉,立马将竹漏提出汤锅,倒入一旁的土碗,再从锅里舀一勺浓汤入碗,这一份跷脚牛肉就算成了。
成菜很快,碗里的肉还不少,牛杂、牛板筋还有牛肉。
赵铁英早就注意到何志远了,胖嘟嘟的,戴个眼镜,站在灶台前东瞄西瞄,盯着她做跷脚牛肉,心头有些警惕,不过面上还是带着笑道:“吃饭里边坐嘛,还有两桌空桌子。”
“不急不急。”何志远摆手,笑着问道:“这位女同志,这跷脚牛肉是你做的吗?汤味闻到好香啊,里面放了哪些香料和中药可以透露不?这汤真的熬足了八个钟头吗?你烫那些配菜的时候,有什么讲究没得?”
赵铁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眼神变得犀利,盯着何志远冷声道:“你这个眼镜,是哪家派来的奸细?”
“我刚刚看你就不像个好人,盯着我做跷脚牛肉就算了,看完还敢东问西问!”
“扒灶台看炒料——偷油又偷火!”
“啷个?你想偷艺啊?!”
“信不信老子铲你!”
何志远看着赵铁英扬起的竹漏,吓得往后退了两步,眼镜都掉到鼻尖上了。
这婆娘好歪!
外边切卤肉的周淼闻声也是转过头来,盯住了何志远,手里的菜刀都握紧了几分。
客人们则是纷纷看了过来,啥情况啊?
“同志,你误会了!”何志远连忙摆手,没想到还闹出这种误会来。
“赵铁英同志,这位是我的朋友。”黄琛见状连忙起身走了过来,一手搭在了何志远的肩上,笑着介绍道:“他是《四川烹饪》杂志的副主编何志远同志,他不是厨师,也不是来偷艺的,他是平时是写文章的。”
赵铁英闻言,连忙把手里的竹漏放回汤锅,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原来是黄镇长的朋友啊,那是我误会了。不好意思啊,同志。”
黄镇长昨天说要在他们店里招待朋友定了菜,结果今天她差点把人朋友当偷艺贼打了,这可太尴尬了。
什么杂志社的副主编,写文章的文化人……回去之后不会天天写文章骂她吧?
周淼默默转回去,继续切猪头肉。
“没得事,没得事,是我太唐突,没有提前跟你做自我介绍。”何志远推了推眼镜,倒也不恼。
这种情况他不是第一回遇见了,甚至有被厨师拎着菜刀追了三条街的经历,只是拿竹漏吓唬一下不算什么。
毕竟在厨师界,他的问话方式一向比较讨打,都习惯了。
毕竟人家厨师有师承,有秘方,不可能啥都愿意分享。
但作为美食杂志副主编,他就爱提读者想要知道,想问的问题。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问了再说。
说不定有些厨师肚量大,愿意分享,也算是为川菜传承做一份贡献嘛。
他个人被骂几句算个屁。
《四川烹饪》杂志的读者,除了烹饪爱好者和主妇,还有许多厨师朋友,他们都想从优秀的同行那里汲取知识和技巧。
他们当初创刊,就是为了挖掘四川烹饪文化,深入探讨烹饪理论,交流川菜技艺,介绍四川各地美食,以及行业资讯。
要是光介绍什么菜好吃,不讲渊源,不谈做法,终究差点意思。
“赵同志,就按昨天我预定的菜给我们上嘛。”黄琛说了一声,拉着何志远回到座位上,笑得合不拢嘴。
“笑啥子,我不要面子的吗。”何志远落座,也是忍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