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西凤烈 > 第39章 人才

第39章 人才

很多心里话,大家都看得出来,李椿年对刘錡是真的存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常同本以为,刘錡年纪轻轻便主政一方,无非是刘仲武抱上了高俅大腿,使刘錡得官家眷顾才有的机会。

现在看来,刘錡不仅精通战阵,对民政治理也不仅能做到知人善用,而且还能做到用之不疑!这是多少想干点实事的基层官员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啊!难怪高俅如此看重刘錡,在各方面予以照顾,看来不仅仅是出于和刘仲武的私交啊!

王家三兄弟和李椿年一样,都是饱读诗书,心中颇有抱负之人,几人游历四方也是为了增长见识,了解民间疾苦。

历史上,这三兄弟在同一年得中进士,时称“一门三进士”,俱是高才!

王之道虽不是大哥,但在兄弟中间却是最为练达的,趁着酒劲就替其他两个兄弟做了主。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对着刘錡深深一揖道:“如刘将军不弃,我兄弟几人愿投入将军帐下,与仲永兄一起,同为将军效力,一展胸中所学!”

刘錡本就是海量,此时也没怎么喝,听王之道如此说,自然是大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常同见状,心里也暗暗下了决心,高俅临走时,也交给他一个任务,便是实地考察刘錡,如有合适机会,便在刘錡帐下任职,做个幕僚。

常同心里清楚,这是高俅希望在刘錡身边插下钉子, 不过就常同而言,与其在殿帅府抄抄写写,不如到地方踏踏实实做些实事。

王之道几个愿意留下来,刘錡并不意外。可当常同也向刘錡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刘錡就有些不太懂了,问道:“常先生不用回汴京向殿帅复命的吗?”

常同道:“某本就觉得文书抄写没甚意思,早就想辞官不做,这次也是高殿帅想让我出来看看,顺便送信与你,如不回去,便当我辞官了!”

刘錡点头道:“既如此,那便再好不过。”

酒足饭饱,刘錡派人把常同他们几个送回馆驿,又把李椿年送回军营,自己回到将府。

和妻儿温存了一会后,刘錡来到书房,深深的靠在椅子里,仔细的开始思考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

他有点后悔,自己是不是操之过急了!可能是因为自己知道历史的发展,知道某些必然性,所以才急不可耐的做出某些决定,现在看起来基础还没打牢啊!

虽说西军联盟是组建起来了,但也只是个空架子,自己虽多算是个组织者,并不是领导者。

比如正打算开展的整编,其实就有些想当然了。起码,府州、麟州两军就不会把兵交出来给刘錡统帅。就算是自己的老爹刘仲武手下的部队,也不是那么轻易的就会听自己指挥。剩下的也就是自己亲手训练的巩州、熙河两军,加上何灌交过来的岷州军,也就三万七千人。

想在西军联盟里有绝对的话语权,除了士卒精锐,起码在兵力上也要占绝对优势才行。

扩军!还是要扩军!

喜欢西凤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