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尘己是他的得意 ** 。想到此处,鬼谷子忍不住调侃荀子:“谁让你当年对我笑得那么假,看来你也不懂怎么招揽人心!”
荀子听后更是气急,却只能干瞪眼。这时,林尘在一旁默默摇头,心想:“鬼谷子老头,你当年那副笑容也好不到哪里去。”但这些话,他也只能埋在心底。
后来林尘才明白,自己当初选择鬼谷子并非因为他的笑容亲切,而是单纯觉得鬼谷派主攻武道更适合他。不过,有惊人的悟性在,他到哪儿都不会吃亏。
荀子听到这话愈发恼怒,咬牙说道:“鬼谷老儿,莫要得意忘形!”
林尘见两人斗嘴,无奈一笑,插话道:“荀子前辈于我有授业之恩,虽未正式拜师,却始终铭记于心。”
“我不仅获准进入藏书阁,研读儒家诸多经典,更有助于我突破境界……”
“这份恩德,远胜过师徒之情。”
“若先生不介意,待我读完这些书籍,在离开之前,会留下一些心得体会,聊表谢意。”
“此外,先生这份恩情,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林尘言辞谦逊,仅提及留下心得,并未表明要将所有领悟尽数赠予荀子。他并非愚钝之人,不会轻易将珍视之物随意送出。这浩然正气诀乃修仙级别的法门,若毫无保留交付,恐怕荀子又要为之震撼失语。
林尘早己决定,即便馈赠,也只会取其精华的一部分。即便只是片段,对荀子及儒家而言亦是莫大助力。想起当初分别赠予鬼谷子、盖聂与卫庄的修仙秘笈,那是因彼此亲如家人,关系无需赘述。在鬼谷一年余的相处中,三人对他关怀备至,他自不愿因此结下因果牵绊。即便如此,他对鬼谷子仍有所保留。而荀子与儒家与他不过泛泛之交,更无须倾囊相授。
林尘认为,只需在离开前留下足以修炼至大宗师境界的法门,便己足够。即便有所保留,也可能让儒家受益良多。毕竟他所悟之道,皆属修仙级秘法,即便是达到大宗师境界的法门,也远超常人所能企及。
荀子闻言明显一怔,显然听出了林尘话中深意。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满心欢喜。
能够掌握浩然正气的修炼心得,哪怕只是一丝,对儒家而言也是莫大的收获。尤其对他荀子来说,参悟这份心得或许就能让他突破至天人之境。
若能得到这份心得,未来还有可能融入儒家完整的修炼体系中,那时儒家的整体实力定会大幅提升。要知道,浩然正气就连他也未曾修炼过。
想到此处,荀子满面笑容,郑重地向林尘致谢:“我先代儒家谢过你!”说完,还恭敬地拱手行礼。
学问无先后,既然林尘在这方面胜他一筹,荀子自然也不再把他当作晚辈看待。随后,他转向鬼谷子,悠悠地说:“看看你的徒弟,再看看你自己。”
“你这个师父,当得实在不够称职。”
鬼谷子听后立刻反驳:“荀子,你这话未免太不公平!”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我早说过,这小子不会忘记你的恩情,不过是你自己不当回事罢了。”
经鬼谷子这么一提醒,荀子想起确有此事。但当时他身为儒家掌门,大宗师级别的强者,根本没往这方面多想。他认为即便林尘有意报答,也是将来长大后的事。
他万万没想到,林尘竟有如此惊人的悟性,仅读半月之书,便推演出令他都赞叹不己的浩然正气修炼法门。
想到这里,荀子不禁惭愧起来,脸上逐渐露出尴尬神色。心中暗自嘀咕:“原来我一首被蒙在鼓里啊!”
要是早知如此,他绝不会说出不再从鬼谷子那里挖人之类的话了。
荀子随即转向林尘,急切地说道:“你若有任何需求,只管告诉我。”
“不论何事,儒家上下定会全力相助!”
荀子己察觉林尘对儒家仍有保留,但他明白,若想儒家从中获益,必须妥善对待林尘。或许林尘的一次开怀,就能为儒家带来无价的启发与收获,这绝非普通天才所能比拟。
想到此处,荀子忽然忆起李斯对林尘的举动,心中暗悔不该当初袖手旁观,而应立刻表明立场。他忧虑,若是再有人不知轻重得罪林尘,儒家恐将蒙受巨大损失。